自然景观
酉年晚秋,良友结伴,应邀赴桐柏山水帘寺,参加佛像开光典礼法会。宿僧舍,食斋饭,听晨钟暮鼓,对古佛青灯,于廊庑中踯躅,于山水间盘桓;三日勾留,满心禅意,遂作札记三则。到水帘寺,不能不看水帘洞;洞并不出奇丫水却叫人惊叹。百丈悬崖,飞流直下,生动地撞出一潭幽深。踏石过涧,上坡下沟,来到潭边。辨不出那水是流是止,是真是幻。恍惚看出,它分明是从天上垂下,源头应在宇宙间的黑洞里。分明是连接天地的一条长带,不断传递来自天外的消息。分明又是通向至高境界的一条长路,灵魂却可趋往。它是那么素洁,却又五彩斑斓,如虹如霓。它是那么单纯,却又丰厚蕴藉,似一则高僧语录,似一道哲学命题。想,寺以水名,正体现佛法三昧。寺已古老,水更古老;没寺时候,就有水帘。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万物皆有法性。佛祖出世,仅二千五百余年;而一切佛法,早巳与天地同在,一乔答摩·悉达多悟到,饭净王子便成了释迦牟尼。这一袭水帘,就一直充盈着佛法,亿万斯年,流泻不息,流泻着悠远的安详,昭示着无量的智慧,将短暂串连成永恒。
古寺侧畔,一道峡谷;饶陡弯漫弯,入山野深处。望一眼,佛事一毕,步出山门,下到谷底,迤逦上行。没有路,山沟就是一条路,是水的路,也是人的路。散散乱乱的石头,颇似一篇不守章法的散文。山头乔木,密叶脱落,删繁就简,枝干俱如钢铁拧就。坡上野草,青绿已褪,留几根细长的梗,展示坚韧。山溪瘦成一条线,犹有声响,奏一曲《独弦操》。石上碧苔,石便显得质朴而古拙。昔日的热闹,山野经过春的蓬勃,夏的蓊郁,终于敛去铺陈,洗尽铅华,蜕变为秋的简淡。简洁,简练,清淡,平淡,简而有力,淡而有味。这便达于风景的极致。岂只风景如此。简淡实为众妙之门。譬如绘画,无笔墨处是精神。譬如写作,简为文章之至境。譬如音乐。此时无声胜有声。僧人行止,一衣一钵而心通六合。禅宗机锋,三言二语而智慧无限,暮色已重,天光转晤。山野更加简淡,宛如米家父子淡墨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