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孙喜增 房松玉 通讯员 袁永强 文/图)深冬季节,记者驱车从南阳市中心出发,沿着南新公路向南行驶约20公里,向东不远,宛城区黄台岗镇岳庄村跃入眼帘。在这里,干净平坦的道路,古老的村落在阳光下幽静雅致;村子内,一个个书画工作室文化气息浓厚,画家们正在精心创作;院子里,国家一级美术师郑明带领部分画家,正在给留守孩子们教画画、学国学、打太极拳,一派其乐融融的场面....。.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南阳市“画家村”。
“画家村”美丽宜居。沿着“画家村”新修的水泥路穿行,碧水环绕,绿树成茵。在画家蒋铁浩工作室内,香气氤氲,丝竹声响,一幅幅形态各异的竹画,让前来观看的群众如痴如醉。村民张大叔激动地说:“刚到村子里,条件较差,路是土路,一下雨就进不去村,多亏了政府的关心支持,如今村子里路修了,灯亮了,树绿了,环境越来越好了。”
今年以来,为了全力改善“画家村”条件,南阳市宛城区委、区政府把“画家村”作为美丽乡村、文明新村示范点来精心打造,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明远经常到“画家村”了解画家引进、村庄建设进度等情况,征求多方面意见,多次组织区直相关单位和黄台岗镇等部门,召开协调会,不断加快建设进程。清除淤泥,修建道路,栽植风景树,打井,刷墙、安置路灯、修建标准厕所,建设游园....。.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优美环境赢得群众点赞。“画家村”群众史松亭高兴地说:“小游园里健健身,画室里面看看画,沿着河边散散步,这日子过得真是舒服!”
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到周末,“画家村”里热闹非凡。在“爱心学堂”里,郑明老师巧妙地将传统国学融入到绘画教学中,孩子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
“画家村”里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关心监管,一些孩子对学习不太上心,心理也易出现封闭、叛逆等问题。为此,艺术家们创办了“爱心学堂”,无偿教孩子们画画、音乐、国学、弟子规等,并且将一些生活常识、安全知识乃至人生哲理融入课堂,寓教于乐,使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培养出一批具有文艺特长的农村孩子。据悉,累计培养200多名留守儿童,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村民们十分感恩,告诉记者:自从孩子们进入“爱心学堂”,变化可大了:不再一味的玩耍,也能静下心来学习功课,还经常帮助老人干活,更加懂事知礼。
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长时间以来,“画家村”的孩子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不太懂礼仪,卫生习惯也不好,环保意识也差。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南阳师范学院的化学博士刘若雨十分热心村里孩子们的日常养成教育。除了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之外,她从自己的专业做起,对村里的孩子们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养成卫生习惯等教育,教育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更加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经过半年多的教育,村里的孩子们变了,知礼仪、讲文明、树新风,做好人好事的也多了。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画家村”还开展小手拉大手、道德讲堂、文明诚信教育等活动的开展,带动其他村民倡树文明新风,提升村民素质,凝聚发展正能量。
文化产业正在壮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根喜指着自己修葺一新的院落说:“这几天我忙得不亦乐乎,找工人修缮画室顶,垒花墙,铺地砖,栽植风景树,我把画室真正打造成自己学习创作的‘精神家园’。”王根喜主攻花鸟,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型活动中获奖,是“画家村”名副其实的一张名片。如今,“画家村”已入驻艺术家60多人,以知名书画家郑明、王根喜、蒋铁浩、孙保瑞等为代表,创作涵盖国画、油画、书法、摄影、版画、雕塑、汉画收藏、烙画、剪纸等领域。
南阳市宛城区以“画家村”为核心,紧扣中原文化和汉文化主题,积极探索优先发展,以文化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助力艺术创作的发展思路,引导艺术家、文化创意企业生产健康文化产品、提供健康文化服务,探索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模式。
“画家村”以村民种植葫芦为产业发展方向,画家收购雕刻为主的葫芦艺术品产业开始起步,艺术家投资、当地取材创作、画展推广的产业雏形初现。。
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宽。在一个经过简单修葺,挂着“听雨轩”名字的房间门口,来自油田的十几位游客正在观光游览。其中一位游客说:“这里树木、庭院、书画等景观好,文化气息更好,所以我们经常来这里放松心灵,开阔视野。”
“画家村”周围是成熟的近郊旅游区,西北方向是黄台岗镇树莓采摘园、范蠡故里,西南方向是瓦店豫花园。随着“画家村”文化聚集功能的增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将以此为基础形成新的旅游热点,通过中原文化品牌、汉文化品牌的构建,围绕“画家村”建设文化旅游景点,可以带动南阳整体旅游业发展。
南阳“画家村”,宛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典范。“画家村”展现了文化的魅力和潜力,也让宛城转型跨越发展有了更多的底气。今后,宛城区将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以“画家村”为基础,
深挖南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画家村” 打造成为南阳艺术家创作第一村,宛城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