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旅游>正文

内乡县衙里的廉政文化(上)

A-A+2016年5月6日07:54南阳日报评论

  苗叶茜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廉政文化基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不但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今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反腐倡廉第五次集中学习时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占地4万多平方米,现有房舍280余间。1984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衙门博物馆,因保存完整程度极为罕见,被专家权威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乡县衙充分发挥丰富的传统廉政文化资源,恢复了部分廉政教育建筑,整理了廉政教育楹联,开办了廉政教育专题展览,编排了寓教于乐的廉政教育节目,开发了廉政教育纪念品,把内乡县衙建成了集旅游观光和廉政教育为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2008年7月内乡县衙被评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廉政建筑

  照壁。照壁在我国古代建筑理论和风水学中具有阻挡内外视线交织和聚气聚财作用。在这里,它还有“整顿吏治、警戒官员”的特殊含义。照壁正中,绘有一种叫“公式”形似麒麟的贪婪怪兽,传说能吞吃金银财宝,它的四周和脚下尽是宝物,但它贪心不足,还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太阳没吃着,自己却落个粉身碎骨的可悲下场。照壁绘“公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意在警戒官员要以“公式”为戒,保持清廉,切莫贪得无厌。

  戒石坊。戒石坊向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向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16字。“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为公正方能明察事之本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长官坐堂理事北向的铭文16字,抬头可见,以警戒其秉公办事,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

  三院禁约碑。明代朝政腐败,官场侈靡之风盛行,地方接待上级官员时,他们强行索要,造成地方疲困不堪。万历三十九年内乡知县向上级陈述过境官员吃喝风泛滥等腐败现象,并拟定标准,得到了上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三位监察官员赞同,遂立此碑,故称“三院禁约碑”。内容主要是规定各级官员的来客接待标准,力戒吃喝奢靡之风。像这样认真刻到石头上的反吃喝规定,独一无二,三院禁约碑被专家称为“反腐倡廉的历史镜鉴”。

  监狱。内乡县衙监狱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唯一一座清代监狱。监狱以烙画、泥塑、实物展等方式展示古代监狱刑制,夏商到明清时期的五刑和法外之刑,手段残忍,让人心惊胆颤。漫长古代社会的残酷刑罚,在我国灿烂文明史上也留下了无比血腥的记录。 皮场庙。内乡县衙的土地祠也称衙神庙、皮场庙。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靠农民起义而成功当上皇帝的,也是中国历史上反腐力度最大的皇帝,官员贪污银子超过六十两就要拉到皮场庙剥皮装糠挂公堂,让新任官员触目惊心,以此为戒,保持清廉。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