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旅游>正文

花山寨,仰望长征的精神高地

A-A+2016年8月19日08:12南阳 晚报评论

老党员王茂贵讲述守护旧址故事 老党员王茂贵讲述守护旧址故事
花山寨会议会址花山寨会议会址

  宏大的历史叙述,往往缘起于一个个最不起眼的地方。谁能想到,南湖上的一条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又有谁能想到,信阳花山寨脚下那间土坯房,82年前曾有一场决定红二十五军命运的关键会议,成就了这支队伍奇迹般孤军完成长征的壮举。

  如今的花山寨,看起来似乎依然不起眼。但当年开会的土坯房、站过岗哨的红军岭及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用一连串历史影像告诉人们,这里并不寻常。于是,8月15日,花山寨成为本报和信阳晚报联合采访组,追寻红二十五军长征这一宏大历史叙事的起点。

  花山寨会议 被称作“小遵义会议”

  花山寨位于光山县城西南13公里的文殊乡花山村周洼村民组,一路树木葱郁、远山苍茫。车辆在目的地戛然停下时,迎面而见的是遮掩着村口的那片茂盛竹林。

  绕过竹林,豁然开朗。一座座木门灰瓦的土坯房默然静立;依扇子山而建高约3米的红军墙上,金黄的大地背景和闪闪发光的红旗光彩夺目。走进村口第一座木门斑驳的土坯房,各种有关花山寨会议的史料扑面而来,于是,沉默在土坯房后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在这些史料以及文殊乡文化站站长从平的讲述中跃然而出。

  1934年立冬,光山斛山寨战斗胜利结束,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稍作休整后继续西进,于当年11月10日傍晚来到花山寨脚下,次日晚在这里召开了第14次常委会议,即著名的花山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当时的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红二十五军主要负责同志,徐宝珊、吴焕先、徐海东、郑位三、戴季英和程子华依次而坐。当晚他们了解了程子华带来的中央文件及周恩来的指示后,开始思索下步如何行动,最终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立即实行战略转移。”从平说,“这次会议是决定红二十五军前途和命运的转折点,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和北上抗日,没有红二十八军的重建与壮大,所以后人将此次会议称作小遵义会议。”

  从扇子山后侧,依次走过挂着“红二十五军保卫处”、“红军指挥部”的土坯房,才见到当年的花山寨会议旧址。土坯墙,灰瓦顶,旧木窗,满屋沧桑中,透着散不去的革命气息。于如此简陋的环境中,红二十五军形成长征的重大决策,并走向战略胜利的新起点。

  徐海东派人在烈士墓前植下翠竹

  自会议旧址出来,登上扇子山,略为开阔的山顶上矗立着9块烈士墓碑。除了姚志修、胡柱先、匡占华外,其他墓碑上均写着“无名烈士墓”。

  站在山顶环顾四周,从平指向东北方向一处山丘,说那就是花山寨。“它看着不高,却是这里最高的山头,爬上去得两个小时。”他介绍说,当年,红二十五军的徐海东军长曾亲自登上花山寨察看周围地形,并在四周大小路口设下哨卡,与花山寨遥相呼应的红军岭等几座小山也修筑了瞭望工事。“从花山寨会议选址来看,当年红军的保密和保卫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敌人万万想不到,这个低洼的村落会是重大会议的召开地。”

  时值午后,骄阳毫无遮拦地烤炙着大地,黑色的墓碑、碑顶红色的五角星分外耀眼。“姚志修和胡柱先分别是红二十五军74师政委、75师224团政委,他们在斛山寨战斗中身负重伤,随部队转移到花山寨后,因医疗条件太差,医治无效牺牲在这里。”原来,村口那片茂盛的竹林,就是徐海东为纪念牺牲将士派人栽下的,后来竹子越长越多,人们便将形成的竹园并称之为“海东竹园”。

  红二十五军是有名的“儿童军”,平均年龄不过十五六岁。长征前后,一路上强敌追剿围堵,在异常残酷的白色恐怖中,牺牲的红军官兵远不止这几个人。英烈们以青春之火点燃理想之光,光芒一直辉映着国家从积弱走向富强的每一步,时光荏苒,他们却永远年轻。站在烈士墓前,采访组成员默默哀思,肃然起敬。

  耄耋老人义务守护旧址半个多世纪

  为采访组打开刘华清旧居的,是村里80岁的王茂贵老人,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共产党员,自1958年复员回乡后,便坚持义务看守、清扫花山寨烈士陵墓、天天为6位将军铜像洗脸擦身,“没有共和国的将士们,哪有现在的生活?”

  老人的话,道出了当地百姓的心声。当年红二十五军到达花山寨时,这里山路崎岖,汽车难以通行,看那一座座土筑的房舍,山民的生活想必也是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现如今,道路整洁平坦,一幢幢贴着瓷砖的小洋楼盖起来了,满山遍野的鲜果、药材等林果药经济也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最典型的是花山寨附近的光山县金合欢林茶专业合作社,百万株苗木花卉、5万只麻鸭、3000只山鸡、600头黑猪等,让这个业系农业、厂系农村、心系农民的合作社带动周边500余人从事各种养殖业、300多户农户就业,并将通过农家乐等再带动500余贫困人口就业……

  80多年过去了,曾在花山寨留下足迹的红二十五军将士,于历史的惊涛骇浪中远去,却把一笔巨大的精神遗产留给了后人。从义务看守清扫烈士墓的老党员,到一心致力于农户脱贫的合作社,那种革命精神已深植于这片红色土地,滋润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离别时已是18时,残阳如血,霞光万丈,树木、田地、村庄、暮归的农民,勾勒出一幅安谧祥和的画面。回首花山寨,那本不高大的山丘却变得厚重巍峨起来。其实,山的高矮不在本身只在人心。苍茫花山寨,是我们仰望长征的精神高地。①3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