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建国60年首评出“国医大师” 河南85岁老中医李振华当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4日08:15  东方今报

  6月19日,新中国成立60年首届“国医大师”评选结果揭晓,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李振华当选,也是我省唯一一个。记者邱琦摄

  □今报记者 吴婧 通讯员 进武新生/文 记者 邱琦/图

  6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首次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进行表彰,李振华是我省唯一的当选者。

  6月22日上午,记者见到刚从北京领取“国医大师”证书回来的李振华时,他正给病人把脉。

  【学医】

  经历灾情“投笔从医”

  1924年,李振华出生于豫西洛宁县一中医世家。他的父亲李景唐行医以仁善为本,特别擅长治疗外感热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当时在豫西一带很有名气。最初,成绩优秀的李振华想通过读书来报效祖国,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的济汴中学高中部读书。

  17岁那年,家乡发生灾情。大灾后必有大疫,当时几乎村村都有死人,到处都能听到哭声。父亲对他说:“别上学了,回来跟着我学医吧!”

  “不求良相,必求良医”!17岁的李振华从学校回到父亲身边,开始学习中医,如今谈起父亲,他最感激“父亲教我要想学医先学做人,就是要讲‘医德’”。李振华说,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救不回来,这一家人就不能过活,如果治残废了,人家不能劳动也不行。

  一边侍诊,一边攻读《内经》、《伤寒》、《金匮要略》等医学经典名著,勤奋的他5年后就出师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经上级主管部门考试、成绩合格者才由政府发执业证书成为中医师。结果,李振华的考试成绩在全洛宁县名列榜首,后被县医院选用,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该院唯一的一名中医师。

  【成名】

  控制疫情人称“小神仙”

  1956年冬天和次年夏天,洛阳地区突发流行性脑膜炎,伊川县是重点疫区,疫情蔓延迅速,没几天死亡的已有70余人,“大部分是小孩子”。

  李振华随着医疗队赶往伊川。“当时医疗队里大部分是西医,流行性脑膜炎也是西医的病名,去之前不知道是哪种病”。到了疫区他很快发现,这病属于中医的温病。死亡原因多数是用了辛温解表的中药和解热止痛的西药。而患者正受疫毒侵害,内热过盛,再用发汗药就等于火上浇油,会加剧病情。

  这时的西医没有特效药,他立即用清热解毒、息风通窍的中药,让病人服用。此时病人多高度昏迷,牙关紧闭,李振华就用“鼻饲法”喂药。

  仅过了几天,许多危重患者就转危为安。卫生部门在洛阳召开现场会,请他现场传授经验进行推广,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直至扑灭。

  经过这一仗,他的才华很快被发现,之后他调任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后来经历“文革”,被戴上“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帽子,到许昌地区禹县(现禹州市)“劳动改造”。1970年,当地乙型脑炎流行。禹县医院收治的83例病人,有32例被夺去了生命。他向当地领导说明情况,主动投入战斗。他后来解释:“批斗归批斗,给人治病是我的天职。”

  那天他刚来到病区,有个20多岁的男子突然给李振华跪下哭着说:“快救救俺弟吧,他要不行了,俺家就得走掉三口啊!”原来男子的弟弟若不在了,身患重病的母亲肯定扛不住,新婚的弟媳也会改嫁,整个家就散了……

  听得李振华泪流满面,立即下手给他弟弟把脉开药。病人高度昏迷、牙关紧闭,李振华整整陪了两天两夜,看着护士量体温,又一点点将熬好的药汤以“鼻饲法”喂了下去。第三天早上,病人眼睛睁开了,又过几天能说话能吃饭能走路了。

  这事轰动了整个疫区,连附近其他县的病人也来这里治疗。“有25个有后遗症的,后来我配合针灸都把他们治好了”,40多岁的李振华在群众中有了“小神仙”的美称。

  【治学】

  突破脾胃病世界难题

  在瘟病研治上取得成果后,1980年起,李振华又开始对脾胃病的探索和研治。“人们常说‘十人九胃(病)’,意思就是得胃病的较多。”李振华说,治疗不当,不少人就成了慢性脾胃病,严重者会转为不治之症。为根治脾胃病,他开始主持研究“七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症的临床及实践研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突破了这一世界难题。

  李振华用他的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治疗300例,经卫生部验收鉴定:有效率达98.7%。如今说起来,让他最高兴的是,这原本是一种有50%癌变几率的病,但经过他近20年对1000多例患者的治疗随访,发现凡坚持服药者,无一例癌变。从此改变了国外认为该病是“癌前病变”、“胃黏膜不可逆转修复”的观点。

  他主持研究的这项重点攻关项目,最终获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除了治病,他还主编了《中国传统脾胃病学》,把对脾胃病的研治变成文字进行传授。

  【育人】

  85岁带3个博士生并坚持坐诊

  不仅医术高超,李振华还是位优秀的老师。1954年,他就担任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老师,讲《伤寒论》。1960年被调入河南中医学院,一直主讲《中医内科学》。后来被任命为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院长。“刚开始还觉得,行政工作其他人也能去做,我还是喜欢给人看病”。

  但他后来发现,这是项育人工作。“文革”后,他调回河南中医学院升任院长,曾以中医脾胃专业为主,整整做了10届的研究生导师。中医人数锐减,他担心中医后继乏人,就通过职高、电大等各种方式,千方百计培养人才。

  我省启动“名师带高徒”后,在2005年年底他正式收了7名入室弟子。2008年,7名弟子出师。如今,85岁的他还带了3个博士生。不管教学工作再忙,他从没间断为病人诊治。看病时对患者一视同仁,开药时也是想尽办法为对方省钱。他说听到现在有群众说“住院一两年,三年两年都白干”,心里难过得不行。

  现在,每周二周六他还会到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门诊坐诊。6月22日上午,记者见到刚从北京领取“国医大师”证书回来的李振华时,他正给病人把脉。这是他到家的第二天,一名叫李智慧的病人就找到他家了。

  由于心脏早搏十分严重,在西安医院,医生说李智慧再不手术就有生命危险,但36岁的他对手术有顾虑,慕名找到李振华。

  李振华的老伴说,好多病人在门诊挂不上号,就会直接找到家里,“家里也快成门诊部了”。吃饭时间总是推迟,饭菜凉了,热了又热,也不知热焦了多少次。不管再晚,他也要坚持把来家的病人看完再吃饭。好在李振华的老伴也是医生,6个子女4个从医,都十分理解他。

  【殊荣】

  30位“国医大师”他是我省唯一

  6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首次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进行表彰,李振华是我省唯一的当选者。

  据了解,这次评选“不搞平均”,只看绝对实力,有14个省都没一人当选。中医大夫被国家授予“国医大师”称号,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消息传开后,受远在北京的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委托,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亲自上门向李振华表示祝贺,刘学周还把成立“李振华学术研究室”的情况告诉了他。

  对于荣誉,李振华说会将它看成是种鼓励。“祖国的医学太博大精深,学了一辈子还觉得好多东西不会,还有好多病我治不了!”他叹气,转而又高兴起来,“这次评选是中医事业的荣誉,也是发展中医事业的契机。”他说,过去老有人说要消灭中医,这也是对那些不懂医学的人最有力的回击。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确立了中医药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不久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被中医药界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李振华自豪地说:“现在把中医提高到国医的地位,谁能再说要消灭国医呢?”

  说起目前,他最希望每个市地有一个中医的传染病院,因为像非典、手足口病、甲型H1N1等疾病都属温病,是病毒传染的。“治这类病是我们中医的强项,特别是非典之后,这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养生】

  烟酒都不拒但会把握度

  “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记忆力超群”,这是和85岁的李振华谈话后,记者对这位“国医大师”的印象。

  谈兴浓时,抽上一根烟,对酒的态度也不完全拒绝。“主要是度的把握,酒本身也是药,少量饮对身体无害”。李振华解释,烟会少量抽,烟龄60多年的他年轻时抽烟一天不超过一包,如今每天不超过5根。“写东西时,看病看累时,聊天时,会抽一根提提神”,活得十分潇洒。

  说到养生,他总结了五条。

  人得适应气候变化,注意保温;要注意情绪的调节,“七情”不要过度,不然会伤身;“饮食要注意,长寿之人都有一副好脾胃”;找适合自己的活动,“像我现在,打太极也打不动,只能去慢走”;有项爱好,把它学到极致,爱好书法的他还是河南中医学院书画院的院长,如今他家客厅里挂了不少他苍劲有力的字。今年3月,他做诗《八十抒怀》,总结了自身经历,其中“悬壶六旬尽天职,但愿世人寿而康”,是他从医60多年的最大心愿。

  【人物名片】

  李振华:85岁,出生于豫

  西洛宁县一中医世家,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

  推荐理由:在几次大的疫情中,成功控制了疫情蔓延,40多岁时被群众称为“小神仙”。今年6月19日,新中国成立60年首届“国医大师”评选结果揭晓,他是30人中的一个,也是我省唯一一个。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