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原标题:洛阳发现西汉大墓 出土7斤液体 或为2000多年前美酒

  近日,洛阳一座西汉中晚期大墓出土一件青铜壶,里面有3.5升(约7斤)淡黄色液体,考古人员初步断定为西汉时期的美酒。此外,该墓还出土了大雁铜灯、直径约70厘米的青铜大盘等文物,该墓的墓型结构也是全国首例。□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程慧娟/文 李书宝/图

墓葬发掘现场墓葬发掘现场

  [现场]空心砖砖券大墓 墓型结构全国仅此一例

  11月6日,洛阳绵绵小雨,位于西工区棉麻路上的一个施工工地里面,绿色的帐篷遮住了一片区域,一座西汉时期的大型家族墓,就在这片帐篷之下。

  “这个大墓是今年9月发现的,前期现场发掘工作已经结束,目前只剩下主墓室等待整体‘搬迁’,进行实验室考古。”负责现场发掘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队队长潘付生介绍,这片区域为一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之前,洛阳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目前共发现古代墓葬300余座,其中汉代墓葬200余座。这座西汉空心砖砖券大墓就位于该区域的北部,大墓由墓道、主墓室、侧室、廊道、耳室、坠室6部分组成,墓型结构比较特殊,初步推测为家族墓葬群。

  为何此地会形成数量众多的墓葬群?潘付生解释,西汉时期,河南县城北城墙就在此地不远,这座西汉大墓所处区域距离当时河南县城北城墙不到1公里,此地背靠邙山面向洛河,是古人所认为的风水宝地,墓葬众多可能是这一原因。

  已发掘的这座西汉大墓,南北长达15米,东西宽近14米,墓道朝向正北方。潘付生介绍,之所以说墓型结构比较特殊,是因为该墓的主墓室在整个大墓的西侧,几个耳室、侧室等集中在东侧,并不像同期其他墓葬一样对称分布,并且墓室结构迂回复杂,在目前国内已发掘的同时期墓葬中还是首例。

  判断这座大墓为西汉时期墓葬,主要是根据修建墓葬的空心大砖。这种砖与后世流行的小砖不同,长达1米,上面刻有花纹,主要是根据墓葬形制预先设计制造,为西汉时期独有,而到了西汉中晚期,我国墓葬建造则渐渐由空心砖墓向小砖墓转变。此外,出土的随葬品尤其是陶器,也带有明显的西汉特征。

  [身份]墓主人至少为“县令”以上级别

  目前,这座大墓前期发掘已经完成,现场只剩下主墓室。主墓室位于墓道正南部,长5.2米、宽2.3米,保存较好且未发现被盗的痕迹。现在已经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葬具为双棺,也就是里外两层棺,棺内陪葬有大量玉器。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陪葬玉器中,有完整的玉璧、玉圭、玉玦、玉璜、玉衣片等,还有一些玛瑙珠、铜镜、铜钱、漆器等物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根据这些随葬品可以断定,墓主人官轶级别为千石左右,也就是县令到郡守之间的级别。

  不久前,洛阳曾邀请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对该墓进行考察。关于墓主人身上的陪葬玉器,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信立祥认为是“温明”的一部分,“温明”是用于遮盖逝者头部颈部的一种丧葬用具,相当于“头罩”,原本的木质及漆器部分已经腐朽,只留下了玉器。

  “发掘到这座西汉大墓也是偶然。”潘付生介绍,原本考古工作者只是在这座墓葬的西边清理一座较小的墓葬,但顺着空心大砖的走向一直延伸挖掘,才发现了这座规模更大、让人惊喜的墓葬。

出土青铜壶里倒出的液体,专家推测为美酒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出土青铜壶里倒出的液体,专家推测为美酒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惊喜]出土青铜壶中保存着2000多年前的液体

  专家推测是美酒

  在这座西汉大墓里,目前工作人员共清理出文物百余件,在北侧的一间耳室里,发现了大量彩绘陶壶、铜盘、铜壶、铜炉、铜钵、铜盆、铜臼等,在主墓室还发现了大雁铜灯、铜镜、耳杯等随葬品。

  现场出土的一对青铜壶让人眼前一亮,这对壶高52厘米,腹径38厘米,保存完整,造型优美,最让工作人员惊喜的是,其中一个青铜壶里还有大量液体,这在洛阳考古发掘中属于首次。

  内有液体的青铜壶壶盖密封很严实,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保护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打开壶盖后,将里面的液体倒出,液体呈淡黄色,约有3.5升,专家推测极有可能为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美酒,目前样本已经送检分析成分。

出土的大雁铜灯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出土的大雁铜灯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另一样比较罕见的文物是一盏大雁铜灯。铜灯高54厘米,形似一只站立的大雁,回首嘴衔灯,脖颈修长有缺损,身体两侧有翅膀造型,尾巴很短,双脚有蹼,十分美观。

  潘付生介绍,大雁灯在全国出土的文物中只有7件,此次出土的为河南首件。在以往的造型中,大雁灯多是嘴里衔一条鱼,而这一次发现的大雁灯造型独特。并且大雁灯的脖颈里有大量黑色碳化物,说明这盏灯曾被长期使用。大雁铜灯制作工艺复杂,在西汉时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也进一步说明墓主人身份高贵。

  此外,在该墓葬中还发现了一个直径约70厘米的青铜大盘,上面有简单纹饰,这在当时的制作工艺下已经属于精品。另外还出土了两件青铜手炉,和现在的“暖手宝”功能一样。潘付生说,以前只见过文献记载的青铜手炉,见到真品还是头一次。

  此前国内专家前来考察时,一致认为这座墓葬形制独特,随葬品种类多、级别高,多种随葬品比较少见。如今多数随葬品已经送往实验室,专家建议应将主墓室搬迁至室内进行实验室考古,提取更多历史信息,获得更多研究成果。目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队也正在准备实施该项工作,此后还将对该墓进行整体搬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