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距今600年仍在使用的朱仙镇大石桥 水运时代的文物遗存

  在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东西横跨着一座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600多年的大石桥。据《岳飞于朱仙镇》一书记载,“镇内有贾鲁河道,镇北门西数十步有大石桥一座,跨隔城墙,有洞门五,俗称大石桥……”当年为了方便沿河两岸人民的沟通往来,大明官府遂在贾鲁河上修建了这座朱仙镇大石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沈翔摄影报道

  大石桥呈东西走向,共有五孔石拱,桥长30米、宽8米、高5米,整座桥使用长60厘米、宽20厘米、高20厘米的大红石垒砌而成。

  桥两侧每隔一米多设置仙桃望柱石、望柱石之间用石裙板连接,桥头置石狮、抱鼓石,雕有天马、莲花和几何图案,大石桥整体结构严谨、造型优美、古朴大方。数百年来历经地震、水患等自然灾害,仍坚固异常。

  望柱石上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仙桃

  大石桥两端的石狮

  今年65岁的张新军自小生活在朱仙镇,对这座大石桥和桥下的贾鲁河充满了感情。张新军说,朱仙镇大石桥因为用大红石建造,所以当地人又称其红石桥。

  当年的大石桥两端桥面很陡,推个车过桥需要很多人一起推,为了方便前几年修路的时候把路面抬高和桥面相齐,从前在桥下中拱前段还建有三间小房,是过去为了方便管理过往船只建造的,可惜现在都没有了。桥下的贾鲁河过去叫运粮河,那时候河水清澈见底,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光屁股跳入水中玩耍,大人们在岸边洗衣洗菜,河里游鱼成群,岸边还种了很多的柳树,很是漂亮。

  如今,清澈见底的贾鲁河已不复存在,唯有干涸的河床和生长旺盛的芦苇和杂草。这条宋至明清,南来北往、载客运粮、繁盛一时的水运要道,因水运地位的被取代在清光绪二十六年逐渐荒废,曾经的人声鼎沸、舟楫忙碌,因水而盛的繁荣景象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

  随着现在道路的四通八达,这座已600多岁的大石桥也退隐了二线,但它还在继续服务两岸的人们,现在更成了考证昔日朱仙镇繁盛水运的重要文物遗存。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朱仙镇大石桥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