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救8岁重病儿,高温下90后父亲开收割机一天干12小时以上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图为农忙季节张贡献在收割小麦)(图为农忙季节张贡献在收割小麦)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朱久阳 萌友 王静/视频 记者 张霓/剪辑

  “小伙子,天太热了,一天都没吃东西好歹喝点水吧。”这是张贡献跑的不知道第几家了,从五月一号开始,他就开车拉着收割机跑到湖南开始收割,然后湖北、再河南、河北、一路算下来有一千六百公里了,每天12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40多摄氏度的高温,张贡献一直坚持着,他们说老张干活拼命,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是“拼命”,是在“抢命”啊!

(图为张贡献的午饭吃个包子草草应付)(图为张贡献的午饭吃个包子草草应付)

  张贡献和妻子刘艳玲都是河南驻马店人,他们一起长大又一起上学,初中毕业后,艳玲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嫁给了一穷二白的张贡献,日子虽苦,但两人勤勤恳恳挣钱攒钱,2011年6月,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小宇恒。儿子的出生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希望,接着两人又生下了二儿子和三女儿,张贡献觉得像是在梦里一般,那段时间是他最幸福的时光。

(图为宇恒的住院病床号)(图为宇恒的住院病床号)

  或许是上天嫉妒,2018年11月份,小宇恒身上突然出现了很多出血点,医生说让到大医院去做血液方面检查,吓坏了的艳玲赶紧叫回了在外打工的丈夫张贡献,两人带着孩子到郑州四处求医。小夫妻俩在医院里一直在祈求上苍,可检查结果还是像晴天霹雳一样打了下来,恒恒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个结果让夫妻俩不敢相信,在医院的楼道里抱头痛哭,只感觉天都塌了,艳玲更是崩溃倒地。

(图为艳玲独自在医院陪护)(图为艳玲独自在医院陪护)

  病情确诊后,他们匆忙带着孩子住进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但是这些年来,三个孩子的接连出生让这个家很是拮据,加上家里八十多岁的奶奶和多病的母亲,让他们夫妻俩觉得压力很大。仅靠张贡献打个短工根本不够维持家用,更别说攒钱了,无奈张贡献只能求亲告友,到处借钱开始为孩子治疗。

(图为艳玲每次看到孩子疼痛就泪如雨下)(图为艳玲每次看到孩子疼痛就泪如雨下)

  “妈妈,我不疼,你别哭,恒恒不怕。”数不清的化疗、腰穿、骨穿、抽血、打翘,常人难以想象的治疗全部落在了一个当时才7岁的宇恒身上。从18年11月第一次化疗到现在,六次化疗疗程,一次又一次的骨穿。“每一次上疗后,恒恒都会变得萎靡不振,呕吐难受,吃不下饭,第十天肠道感染,拉肚子发烧。”妈妈艳玲说骨穿现在已经成了恒恒的一个噩梦,每次看着孩子受折磨,她的心都碎了。

(图为艳玲一个人陪护在治疗的宇恒)(图为艳玲一个人陪护在治疗的宇恒)

  恒恒住进医院这二百多个日日夜夜,一直都是艳玲一个人在照顾孩子,为了治病,他们家已经穷困潦倒,负债累累,为了筹钱,张贡献开始跟着一个雇主外出打工。今年五一,张贡献跟着雇主开车拉着收割机跑到湖南开始收割,然后湖北、再河南、河北、一路算下来有一千六百公里,除了雨天,他的每一天都在忙碌。

(图为劳作中的张贡献)(图为劳作中的张贡献)

  “四十摄氏度的天在我们这都是常有的事,那么忙,哪赶得上吃饭啊!”南方的天气极其炎热,有一次40多度的天,张贡献一天都没吃东西,热的头晕目眩的实在受不了,就在路边找一棵大树上靠一会儿,和张贡献一路的朋友们都说从没见过他中午吃饭,他永远都是那样能省一顿是一顿。劳作一天的他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夜里倒头便在车里睡去。

(图为宇恒住院的部分每日清单)(图为宇恒住院的部分每日清单)

  “一天最少干12个小时以上,因为车多活少,我和雇主东奔西跑找活干,一天最少干12个小时以上才挣200块钱,”收麦子告一段落马上又要跟着东家出发去广东湛江一带收稻子,这一路又是长夜漫漫1800公里,开车开得浑身疼痛,腰疼的厉害也没办法,累的时候看看恒恒的照片,他就觉得一切都能坚持下来。

(图为艳玲在病房看护宇恒为医药费发愁)(图为艳玲在病房看护宇恒为医药费发愁)

  “孩子现在的情况只能靠移植才能有希望。”医生的建议让夫妻俩内心泛起一阵阵苦涩,进行骨髓移植手术,进仓费就需要50万,且出仓后的排异治疗和抗感染治疗至少得一年时间,这个费用不可估量,有花几十万的,也有花了将近百万的,更别说后期不可预估的情况,看着病床上的孩子,他们夫妻俩的心紧紧地揪着。

(图为治疗中乐观的宇恒)(图为治疗中乐观的宇恒)

  从宇恒生病到现在,一共238天,对于他们来说却像是已经过了几年。这近半年来,他们已经花费了30多万,外债更是欠下十几万。家里能卖了都卖了,宇恒往后的治疗需要3至5年的时间,而后续的治疗费用还得60多万,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如今四处拆借无果的张贡献只能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家庭生计。但是面对每天几千的生活费,也仅仅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