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郑州晚报

  原标题:“路长制”郑州模式引关注 “城市家具”被称赞

中原区协作路街景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图中原区协作路街景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图

  (郑报全媒体记者 谷长乐 王战龙 翟宝宽 张华)金水区政一街上,老式“二八”自行车挂上了墙壁,陪伴着岁月如歌的图画,“文艺范儿”十足;中原区协作路上千米长卷的文化墙成了网红打卡地;郑东新区德善街上“习语话廉”更是引得无数人驻足学习……如今,郑州街头一些无声无息地改变,正在美化着城市,滋润着人心。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从2018年7月底起,我市在全市推行以“路长制”为抓手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工作。

  10月14日,第16届中国标准化论坛城市家具分论坛会议在郑州市召开,“路长制”工作郑州模式展示在了全国专家面前。

  对标先进 补齐短板

  建设绿色、宜居的国家中心城市

  一方水土一座城,城市建设难,管理更难。近年来,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家相关政策扶持,郑州发展势头迅猛,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急剧上升,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扑面而来。

  郑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全市创新实施“路长制”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郑州实际、具有郑州特色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路径。2018年7月开始,郑州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路长制”,建立了以路段为基本管理单元的市、区、办事处、社区及沿街单位、门店五级联动“路长制”运行机制,自上而下,层层专人负责,落实到城市各区、各乡镇(办事处)、街道的每一条路,把城市的管理下沉到最基层,真正做到了无死角、精细化。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路长制”工作内容延伸到市政设施、施工围挡、城市家具、环境卫生、绿化带、街面秩序、沿街立面、架空线缆等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精细管理全覆盖。治大城如“绣花”,从源头上解决了“差、乱、脏、软”的“城市病”。

勤劳路,文化上墙,健身器上路,街道变成休闲地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图勤劳路,文化上墙,健身器上路,街道变成休闲地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图

  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

  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对传统洒水作业模式进行改进,全市1740座公厕98%录入“郑州公厕地图”,专业设计团队规划街景风貌,上百条主题街道,万组街头微景观……从大街到小巷,郑州城市管理逐渐实现了从“面子”到“里子”的有序整洁美观。

  随后,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用更细、更深、更巧的“绣花功夫”把“客厅”扮整洁、扮靓丽、扮出风格,围绕“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的“四化”工作目标,对各项管理流程和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全面实施“千条优秀路、百条卓越路、十条极致路”路段创建。目前“路长制”实施范围已从城区扩大到县(市),责任道路3000余条(段)。

  道路设施得到修缮,城市家具整饰一新;出入市口、绕城高速、铁路沿线得到了整治,生态廊道生机勃勃;公园游园还绿于民,道路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对金水立交、紫荆山立交等126条街道进行夜景打造;结合沿街微景观塑造,设置标志性小景观、小雕塑,融入城市记忆,赋予城市温度,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既有“面”又有“里”

  “路长制”工作深层次延伸

  城市即人。要实现“诗意的栖居”的城市梦想,必须围绕人的需求,因地制宜,提升硬件和优化软件并重,才能让人生活得更舒心、更舒适、更便捷。

  目前,我市正在推动“路长制”工作持续向深层次延伸、向高档次迈进,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路长制”郑州品牌。结合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标准和未来城市现代化治理方向,把“美化、净化、亮化、绿化、文化”的工作要求,细化为清扫保洁、路面完整、城市家具、沿街立面、绿化美化、生态环保、交通通行、街面秩序等20个具体标准。

  城市综合整治效果突出,社会也反响强烈。目前全市正广泛开展“争当小小志愿者,助推绿城文明风”“绿城文明风,青年当先锋”“路长工作,巾帼助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掀起了“路长制”工作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学校的热潮。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机制,保持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强劲势头。

  ■什么是

  城市家具

  城市,就是个家。街道,就是城市的客厅。

  城市家具则是摆放在城市客厅里的各类家具——路灯、座椅、果皮箱、候车亭、指路指示牌、公共艺术品等,泛指遍布城市街道中的诸多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设施。

  这些设施之所以被称为“城市家具”,是因为它蕴含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憧憬,诠释出把城市变得像家一样好的期盼。城市家具给人亲切的感觉,让户外场所能像家一样方便舒适、温馨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