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高救助标准、继续发放高龄补贴 今年我省民政工作利好多多》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慕嘉烜/文图

  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孤儿养育标准;继续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年内再新建1000个规范化社区等。4月13日上午,河南省民政厅通过视频形式召开2020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会上,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鲍常勇回顾总结2019年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任务,一大波利好消息纷纷而来。

  2019年,全省民政系统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坚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全省民政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今年我省将坚持以创新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突出持续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有序推动民政领域复工复产。前期,全省3500多家民政服务机构13.1万服务对象实现了“零感染”的良好局面,接下来,要毫不松懈抓牢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等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民政服务机构人员安全。稳妥做好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殡仪馆等民政服务场所的防控工作,筑牢民政系统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第二,突出兜住脱贫攻坚基本民生保障之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要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孤儿养育标准,从1月1日起,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分别由不低于274元、166元提高到不低于286元、178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各地要把相关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把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防止脱贫群众返贫。持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时效性和应急性作用。建立省级核对信息平台,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化、规范化水平。

  第三,突出聚焦群众关切,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抓住老旧小区改造机遇,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成1000个新建社区(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加快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和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工商登记、企业征信等信息资源对接,实现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和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和信用惩戒体系,强化养老服务事中事后监管。

  第四,突出聚焦特殊群体,健全儿童和残疾人福利服务体系。稳妥推进“养治教康 社会工作”一体化孤残儿童区域性养育机构能力建设,规范儿童收养和“明天计划”项目管理,强化机构外孤弃儿童监护监督,提升孤弃儿童养育水平。加强基层“儿童之家”建设,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持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推动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第五,突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大力推进“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年内再新建1000个规范化社区,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水平。创新慈善捐赠载体和方式,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扶贫济困等慈善活动。继续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和社会服务机构“牵手计划”。规范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强化彩票公益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突出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殡葬服务供给侧改革,2020年,每个省辖市、县(市)建成1个殡仪馆,火化设施全部达到环保标准,50%的省辖市、县(市)至少建成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50%的乡镇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农村公益性公墓。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健全涉外婚姻登记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互联网 婚姻服务”,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加强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联合惩戒。

  第七,突出夯实基层基础,保障民政事业健康发展。加大“十三五”规划落实力度,确保圆满收官;同时加紧谋划“十四五”民政工作,把“十四五”民政各项业务的发展指标、规划任务和重大项目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中考量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心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强化民政领域资金、项目监管,严格规范福彩公益金管理使用,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和项目确定挂钩,确保民政领域资金安全,充分发挥项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