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强基计划在河南第二年:考生可根据高考情况调整报考计划,校测缓解竞争或更激烈》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

  2020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从清华、北大等名校在河南的录取状况来说,该计划可谓给更多优秀的河南考生一张进入名校的“备选券”。2021年高考结束后,报考“强基计划”的河南考生也将进入校招阶段。

  今年“强基计划”主要有哪些变化?考生有哪些注意事项?记者咨询了部分相关高校招生负责人,梳理其“强基计划”招生政策。 

  2021年新变化:入围校考的比例扩大,校考竞争将更激烈

  从各校“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来看,部分高校进行了调整。2020年各高校入围高校考核的比例,一般为招生计划的3到4倍,而今年多数扩大至5到6倍。

  比如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今年将依据报考强基计划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加分,下同)从高到低的顺序,按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入围考核的考生名单,西安交通大学入围校考的比例也从2020年的4倍扩大到了5倍(2020年是4倍),上海交通大学入围校考的比例则从去年的4倍扩大到了6倍。

  “对于名校来说,可以从校考中接触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出他们想要的人才。”相关专家认为,“强基计划”要求高考成绩占据了85%以上,这虽然决定了学生能否入场,但真正决定录取的却是校考的15%左右。由于分数折合成了百分之,分数的级差缩减,一些高考成绩靠后的学生,很有可能通过校考“逆袭”。

  根据简章来看,校考基本包括笔试、面试加体育测试的形式,考生在高考结束后,有必要针对目标院校的招生要求和优势学科情况,有重点地备考。

  此外,记者还发现,不少高校在高考后出分前增加“考生确认”环节,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围学校考核测试资格。

  “确认环节是给高考后估分成绩与当时强基计划报名时的预计成绩有较大偏差的考生一个修正的机会。”西安交大招生办负责人表示。

  提前批次招生减少,不会影响强基计划的招录情况

  2021年2月,教育部明确加强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管理,不得随意将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提前批次招生减少了,这是否会影响“强基计划”的招录情况?

  “强基计划从实施起就明确在高考后,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校考的名单,它也并非自主招生的升级版。”一位参与“强基计划”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说。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培养模式侧重本硕博衔接,部分高校增加准入退出机制

  从2021年各校的招生简章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数高校文理考生均可报名,少数高校针对包括河南在内的未高考改革省份仅招收理科生。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高校明确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转专业。以基础学科为主的“强基计划”,在培养模式方面有哪些特殊之处?

  上海交通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校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培养采取了“4+4本—博”模式,即学生在大四可以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学业优秀的学生能获得免试直升的资格进入到博士阶段深造,并在4年内完成博士学业。

  郑州考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报考“强基计划”后,自己虽然很支持,但也存在一些担心:“毕竟不能转专业,上学的时间又长,担心孩子不能坚持,或者就业情况不好。”

  实际上,这个问题校方也考虑到了。在中国人民大学今年的招生简章中,就明确了动态退出和准入机制。比如学生达不到考核标准的,要退出强基计划。其中,前两学年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转入该专业或相近专业对应的普通班级继续培养;第三年考核未通过的学生,在考核小组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制定后续学习计划,完成本科阶段学习。而入校第一学年后,学院也可在普通班学生中选拔适量学生进入强基计划。

  虽然“强基计划”培养情况尚不明确,但从去年看,它对考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据此前媒体报道,去年“强基计划”全部报名人数超过30万,最终录取约6000人,录取比例不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