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生优先!今年郑州城市管理重点工作来了》

  映象网记者 夏萍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深化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今年郑州城市管理都有哪些重点工作?2月24日,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召开的2022年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巩固“四化”管理成效,全面提高城市环境整体品质

  @巩固“序化”管理 进一步规范城市秩序

  规范停车秩序管理。规范公共停车设施运营管理,提高公共停车泊位周转率。持续做好停车场运行管理专项整治,2022年底前各区(开发区)完成不少于10条停车管理示范街(路)打造;加强经营性停车场管理,提高停车场设施设置标准和服务水平,优化停车场备案登记流程,实现市区经营性停车场备案率达到98%以上;规范道路停车泊位管理,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建设运营,逐步接入各类停车资源数据,推行智慧停车“一码通”,方便市民出行;持续推进道路停车泊位高位视频建设,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优化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管理。广泛宣传《郑州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调动办事处、沿街单位等各方力量参与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开展沿街企事业单位周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专项整治,引导各责任单位因地制宜、一点一策,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巩固“洁化”管理,进一步提质城市环境

  提升环卫保洁水平。加强环卫应急处置,针对疫情管控、极端天气等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专业的应急保障队伍,提高应对能力。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公厕30座,为市区所有公厕加装除臭消杀设施设备,定时进行环卫保洁和除臭消杀,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统一收运体制。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新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箱房(亭)3000座以上,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建成运营16座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打通分类处理的“最后一公里”。到2022年底,力争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8%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

  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闭环,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2022年5月底前实现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满负荷常态化运转,日处理生活垃圾不少于2000吨;2022年3月份实现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开工。

  统筹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建筑垃圾清运市场,做好新能源渣土车推广服务保障工作,实现绿色清运。统筹开展各区县(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规划选址及联审联批,合理规划布局消纳场。

  强化城区河道管理。加快城区河道水毁修复和除险加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排水通畅。统筹河道绿化品质提升、园路改造,加强日常管理,加大岸堤、水面、绿地保洁管养力度,全面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优化完善城管系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督导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全系统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全市餐饮油烟治理、渣土车管理、道路扬尘治理等工作进行严格督导考核。

  @巩固“绿化”管理 进一步蝶变城市风貌

  聚力道路绿化提档升级。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要求,在新建改建道路绿化工程中规模化种植主题花木树种,进一步提升道路绿化品质。以精品街区、公园、游园为重点,实现智慧树牌重点区域全覆盖。

  加强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化完善城市雕塑专项规划方案,优化城市雕塑文化景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科学开展城市雕塑题材及设计方案评审,举办系列雕塑作品展,推进雕塑文化艺术普及。

  @巩固“亮化”管理 进一步增颜城市夜空

  提高城市照明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照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力度,确保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8%以上,次干道、支路亮灯率达到96%以上,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达到96%以上。

  聚焦专项整治 全面补齐城市管理短板弱项

  加快推进架空线缆入地改造。全面启动四环内主次干道、主要支路等道路架空线缆入地改造工作,对主次干道沿线的私拉乱扯线缆等进行清除,对背街小巷沿线的架空线缆进行归拢整理,2022年底前完成入地改造150公里,力争实现四环以内主次干道、重点区域道路架空通讯线缆基本清零,力争全市全域消除“空中蛛网”乱象。

  持续开展道路线杆、箱体综合整治。年底前完成综合改造的道路、精品道路,全部实现“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净化城市空间。

  深化施工围挡及保通路管理。常态化开展施工围挡排查整治,对陈旧、破损影响城市环境的围挡,超高、超大存在安全隐患的围挡,“围而不建”、长期占压城市道路的围挡,及时进行清理整治,消除隐患,还路于民。

  拓展道路窨井整治成果。年底前完成5万座窨井盖治理提升。对市内主要位置、易积水区域的窨井进行防坠网安装和更换,消除安全隐患,织起“窨井安全网”。

  全方位提升城市防汛能力。进一步理顺城市防汛体制机制,加快排水设施改造提升,制订排水泵站和老旧排水管网改造提升方案,提升市区排水行泄能力。

  保障民生 全面增强城市公用产品供应保障能力

  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继续深化全市供水“一体化、一张网”改革,经市委、市政府审批后,重点做好主城区内高新区、经开区、郑东新区白沙园区、新郑市龙湖镇供水业务整合工作。加快推进智慧供水系统工程;随着道路新建供水管网70公里。

  持续强化燃气供应保障。优化气源结构,强化气源保障,推进燃气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扩大燃气供应规模。新建燃气管网100公里,新发展天然气民用用户9万户。

  稳步增强集中供热能力。持续完善升级“一城一网”供热整体框架,完成白沙园区热源厂二期项目建设,推进南四环主干供热管网、裕中百万机组“引热入郑”市区西线配套主干网工程、新密裕中电厂“引热入郑”(一期)长输热网扩容工程、“西热东送”干线管网、紫辰路供热输配管网、经开物流园区热源厂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供热管网4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入网面积500万平方米。加强“智慧供热”和“热力大脑”建设,积极探索低碳供热,推动供热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统筹开展污水污泥处理。强化再生水开发利用,完善建立再生水开发利用体制机制,拓展使用范围,提升利用效能。全年达标处理污水7.06亿吨、污泥56万吨,供应中水348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