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讲述1400年前的洛阳故事 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靓姿初现》

  映象网记者 李书宝 通讯员 刘青 石智卫/文图

  4月28日,沐以春雨的洛阳城愈发清新,大象新闻记者站在高耸入云的朱樱塔前眺望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掩映在绿树花丛中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形如唐代宫殿群的天际线,让人充满遐想。

  洛阳因洛河而得名,地处“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国”,也是东方古代文明的中心和发祥地。在洛阳1500年的建都史上,隋王朝只占了14年,短暂得如昙花一现,但在先后建都洛阳的十三个朝代中,它的分量很重。隋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登基不久,就颁布营建东都洛阳诏书,仅用10个月的时间,东都洛阳城就建成了。后来,唐朝和武周继续以此为都,遂称隋唐洛阳城。

  在营建东都洛阳的同时,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的另一项伟大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实施。今天穿城而过的洛河水,仍流淌在1400多年前的隋唐大运河起始段的河道上。

  一条河,流经千年岁月。以隋唐东都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流经洛阳的总长度约70公里,留下了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新潭、漕渠、天津桥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

  因为大运河,洛阳成了一个商船云集的大都市,经济和商业空前繁荣。隋唐大运河开通之后,促进了洛阳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洛阳的影响力。到宋代以后,随着都城中心的迁移,洛阳逐渐失去了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隋唐大运河(洛阳段)也逐渐没落,成为千年大运河历史长河中的“沧海遗珠”。

  沧海桑田,历史不会忘记大运河。在2014年6月22日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隋唐大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古老的大运河“遗珠”重新焕发活力。

  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位于洛河与瀍河交汇处,东西横跨洛阳市老城区和瀍河区,总占地面积600余亩。记者在公园西区看到,这里的人工造湖、堆山工程、绿化景观、市民休闲广场、观景台、园林古建筑等,已经建成开放。按照计划,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在河洛文化节前基本建成,今年年底前全面开放。也就是说,目前局部开放相当于让大家提前“尝鲜”,虽然不是核心展示区,但包含了“运河风骨”主题水景、观瀍台等文化景观点。

  根据规划设计,运河历史文化步道沿线设有9个节点城市文化展示区,包括神都(洛阳)、板渚(郑州)、汴州(开封)、淮扬(淮安与扬州)、涿郡(北京)、黎阳(鹤壁)、宋州(商丘)、宿州、苏杭(苏州和杭州)。而每个节点城市文化展示区,均包含若干个文化景观点。

  记者看到,在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内,还有一处极为重要的文化设施——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该馆位于园区南侧,紧邻瀍河入洛河口,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47.7亩,地下1层、地上3层,设中央大厅、展陈、临展、公共服务、教育等功能分区,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目前,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建设已进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