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大林
2004年和2006年,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曾两次受邀到成都理工大学举办讲座,并收取了数万元的“赞助费”。此后,成都理工大学在大学排行榜中的名次上升。
昨天下午,武书连就此作出回应。他在承认两次受邀并收取费用后称,他收取的费用不是“赞助费”,而是“咨询费”。他强调,收取“咨询费”不会影响大学排行榜的公正性,因为评价体系是透明、刚性的,“即使对某所大学进行过咨询,也不可能修改这所大学的名次”。(据5月5日《人民日报》和腾讯新闻)
关于大学排行的“赞助费”及“潜规则”,早有风闻了。前不久,天津大学校长关于“交钱可以定排名”的“揭发”再一次把大学排行榜推上了风口浪尖。
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因大学排行榜而出名的武书连当时还专门站出来,宣称他负责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从来没有收过高校的“赞助费”,更没有什么“潜规则”。没想到,这么快“枪口”就瞄准他这只“出头鸟”了。对此,他肯定不能保持沉默。
“赞助费”和“咨询费”到底有多大区别?武书连认为,二者的区别为“是否付出过劳动和智慧”。单纯从概念上理解,这是成立的。不过,高校为什么都请你武书连去“咨询”?武书连的“劳动”真的值那么多钱吗?如果那个大学排行榜还在武书连的掌控之下,这个问题就永远也说不清。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不少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也经常到下属的企业“讲学”或“咨询”并收取高额的“咨询费”,虽然他们在讲台上总是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次数和分贝应该不会比武书连少),但这种行为一直饱受诟病,甚至被视为一种“腐败”。
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收费”与“排名”之间的关系。武书连在回应中详细介绍了排名的原则及操作方法。总而言之,就是“透明、刚性”,以至于到了他也“不可能修改”的程度。
不过,世界上真有这么刚性的规则吗?我只知道,就连法律都是有弹性的,每个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大学排行榜的依据是人设计的,数据也是人收集的,更有一些评价必须由人的主观来判断……只要有了“照顾”想法,自然不缺“照顾”的办法。在近千所高校中,让谁上下“浮动”几个名次,难道会是难事吗?
“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武书连先生应该懂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道理。如果武先生更喜欢为各大学提供咨询服务,那就不要再搞什么大学排行榜;如果武先生认为大学排行榜的公信力更重要,那就不要到大学里搞有偿咨询。如果在排名的同时向被排名者收费,那么排行榜的公信力势必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