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捂盖子”是最大的“恐慌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10:45  东方今报

  作者:盛大林

  前几天网上疯传的河南省杞县一辐照厂“钴60泄漏事件”,已被证实只是发生了卡源故障,并没有发生钴60泄漏,但发生在6月7日的这次故障,直到7月13日开封市政府才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公众说明情况。开封市环保局监测站站长解释说:一方面情况不严重,没有辐射和污染;一方面“为了避免引起恐慌”。(详细报道见昨日A17版)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引起恐慌就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所以,监测站站长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公开与不公开,哪一种做法会引起真正的恐慌?

  判断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最基本的事实出发:只是发生了卡源故障,并没有发生泄漏事故。那么,公开或隐瞒这个事实的后果分别是什么?前者确实也可能引发一定的恐慌,但只要威胁被证实不存在,这种恐慌就会稍纵即逝;而现代信息技术却可以让谣言、误会或其他任何不准确的信息迅速地传播、无限地放大。因此,后者所引发的恐慌是持久的,而且必然呈现出爆炸式扩散。

  社会学理论早就告诉我们:未知或不确定性是恐慌产生的重要来源。就杞县的这起故障来说,“钴60”是一种比较神秘的物质,它本身就容易让人闻而生畏;更何况卡源故障还招来了消防车,群众也都知道辐射厂使用放射源——人们明明知道厂里“出事了”,却不知道出了多大的事儿,这怎能不让人担心呢?

  “不公开”的一个多月里,流言四处传播,恐慌与日俱增;“公开”后只几天,舆论马上转变,恐慌旋即消失。杞县的“钴60泄漏事件”再一次生动地证明:“捂盖子”是最大的“恐慌源”。而开封市的“被动”公开也说明,一些地方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做内部工作”,却不善于“做外部工作”,很多部门和干部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及时公开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其他地方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都能以此为鉴。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