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惠婷通讯员翟耀)如何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我省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2015年以来,省纪委把加强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建立健全制度为目标,以示范点创建为载体,以专项治理为手段,通过查问题、创模式、建机制,有效遏制了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蔓延势头。
创建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开始,我省共建立三级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示范点166个,包括市级示范点1个、县级35个、乡镇级130个,培育出一批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截至2015年11月底,全省各级示范点开展廉政警示教育6174次,完善细化制度规定4684个,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监督检查5770次,整改问题6640个,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9870件次。
创新监督模式和方法,推进制度建设
截至目前,我省培育形成一批以南阳“四督四查”、信阳“四中心一平台”、漯河“阳光三权”、三门峡“两责任三监管三查处”等为代表的基层党风政风建设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方法。
漯河市郾城区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糊涂权、糊涂官、糊涂账”现状,开展了以“厘权、履权、监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阳光三权”体系建设,制定权力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责任追究办法。对于村里到底有什么权力,该区归纳出11类27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上墙、入户、晒网,让群众家喻户晓。从厘权到履权再到监权,有效遏制了农村乱收乱支和村干部违纪等现象。近一年来,该区信访量同比下降67%。
许昌市襄城县建立乡镇纪律审查协作区,由县纪委纪检监察室牵头,将全县16个乡镇分为4个纪律审查协作区,实行异地交叉办案,聘请村监委委员为县纪检监察监督员,有效缓解了乡镇纪委办案力量不足、能力不强、权威不够、效果不佳、受制于人情困局等瓶颈问题,打通了纪律检查的“最后一公里”。
正风肃纪拍“苍蝇”,提振群众信心
去年1至11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5376起,其中涉及党员干部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四风”问题2386起,涉及党员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转、惠农补贴等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问题2093起。给予党政纪处分4826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94人,收缴违纪资金1970.64万元,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608.37万元。省纪委分6批通报曝光37起典型案例,市、县纪检监察机关通报典型问题226件。
去年6月,我省开展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近三年来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举报突出问题进行大排查,将敷衍塞责、办事拖拉、不愿担当、公款吃喝、优亲厚友、以权谋私、小官大贪等7个群众关注度最高方面的问题,列为专项治理重点。
最近进行的对全省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1.5%的群众感到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