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
这又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几个孩子都是孤儿,他们的“爸爸”“妈妈”其实是爷爷奶奶的儿子女儿
十几年来,作为豫剧名家的爷爷“卖唱”挣钱,带领全家人将这些孤儿抚养成人、培育成才,并向慈善事业捐款百余万——
本报讯(记者 石大东 董黎 张乔普)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家住郑汴路的王宽、王淑荣夫妇过得格外开心:他们收养的孤儿齐刷刷回家看望老人。“大孙女文娜前天还刚刚订了婚。”王淑荣老人笑得格外开心。
这是王宽、王淑荣夫妇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第17个中秋节。
今年73岁的王宽,出生在淮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那年考上西藏豫剧团,从一马平川的大中原登上了世界屋脊。进藏不久,他就成了剧团的台柱子,并和自己的小师妹王淑荣喜结良缘。1982年,在青藏高原工作了27年后,夫妇俩转业到郑州市豫剧团,王宽任业务团长。
1998年,夫妇俩在回乡探亲期间收养了第一个孤儿,此后3年,他们陆续从老家收养了6名孤儿,加上外孙,两位老人有限的退休金要养育7名孩子。夫妇俩是孩子们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儿子是孩子们的爸爸,女儿则是孩子们的妈妈,大石桥旁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安顿着这个特殊的家。
生活压力大,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王宽鼓足了勇气,和票友们一起走进省会街头茶楼“卖唱”以补贴家用。
2001年4月12日,《郑州晚报》推出整版特别报道《国家一级演员为何茶楼“卖唱”》,王宽夫妇“卖唱”收养孤儿的事情第一次通过大众传媒,被省会市民所熟知、认可和赞赏。
7年的“卖唱”生涯中,只要没有去外地、没有其他演出,王宽就风雨无阻地去茶楼唱戏。每天从晚上8点半到第二天凌晨5点,六七个茶楼来回跑。“那时候已经快70岁了,想着过几年就唱不动了,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挣足了钱,才能养活7个孩子。”王宽说。
17年栉风沐雨,除一名孩子因病离世外,其他5个孤儿都已长大成人,并且有了稳定的工作。
在王宽夫妇的带领下,学习了乐器知识的孩子们经常上街义演,为特困户募捐。据统计,十余年来,靠“卖唱”养育孤儿的王宽夫妇通过各种形式向慈善事业捐款超过百万元。
2005年11月,在中宣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和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召开的首届中华慈善大会上,王宽荣获“中华慈善奖”,成为全国百名慈善家之一,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今年5月,王宽、王淑荣家庭荣膺“河南省最美家庭”,并获得全国“最美家庭”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