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2月7日电(记者尚昊)刚满1岁的佑佑在除夕这天过得格外“辛苦”。平日里嗜睡如命的他,早晨七点就被爸爸妈妈叫醒。喂完奶水、穿完衣服后,他和爸爸妈妈出发,踏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火车之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许多中国人心中,除夕夜与家人团聚近乎信仰。于佑佑而言,这趟旅途也因为除夕的到来而变得特别。

  在春运这场数以亿计中国人的“大迁徙”中,想买到合适的车票并不容易。31岁的侯立兴是佑佑的爸爸,凭借着每天不间断的“刷票”,最终“捡到”两张G89次列车的车票。

  “13时30分从北京西站出发,16时到达郑州东站。”侯立兴希望这趟列车能够让一家人早点儿团聚。

  列车的另一端连接着佑佑的故乡郑州市。于这家人而言,今年的年夜饭将会是四世同堂。85岁高龄的太奶奶早几个月前就惦记着自己的重孙子:一个新成员的加入,让这个家庭的春节更增添了几分期待。

  12点半,侯立兴一家到达北京西站。面对着候车大厅的人流,佑佑显得既有些好奇,又有些不知所措。

  站台里,G89次列车车长刘京京正在和自己的同事忙着装点车厢。春联、福字、纸灯笼……车厢中艳丽的中国红,拉开了这场旅程的序幕。

  旅客坐定,列车驶出燕山脚下,开往黄河之滨。

  车厢中,金发高挑的乌克兰姑娘拉娜格外显眼。不同于其他旅行的外国乘客,她笑言自己此行是为了“回家”。

  拉娜来到中国不足一个月,是北京一家公司的模特,此前在乌克兰结识了自己的中国男友。这个除夕夜,她将来到河南的男友家中,拜见男友父母,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第一个中国年。

  这位“准中国儿媳”难掩自己的期待,时常打开手机中的地图应用,查询蓝色的定位小点游走到了哪里。

  春晚、饺子、鞭炮、守夜、红包……这些词语于拉娜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她很多次听男友说过,却并不清楚这些词语的实物是怎么样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尝中国新年的饺子,更迫不及待看到在火车站接我的男友和家人。”拉娜说。

  在飞驰的列车上,想想与长辈相见的时刻,想想家中又长大不少的孩子,入眼即是最美的风景。

  15时刚过,列车驶入河南境内。8岁的女孩秦明慧摇醒了自己的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到家?”

  妈妈魏月玲看了眼窗外,那是自己熟悉的场景——绿色的麦苗静静地铺在坦荡的平原上,村庄里人家的房子上,青烟从烟囱中飘出。

  魏月玲的故乡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一个村庄,离郑州还有近100公里的路途。自从2003年前往北京打工后,魏月玲过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她刚刚和家里通过电话,父母已经开始包起了饺子,儿子也在电话那端欢喜不已。“14岁的儿子在河南老家上学,跟着家里的老人生活,暑假时见过,现在已经有半年多了。”

  魏月玲惦记着家里的饺子,更惦记着自己从童年起就有的愿望。老家包饺子时,会有一个饺子包入硬币,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会被认为是新年里家中最幸运的一员。

  魏月玲上次吃到“幸运饺子”还是在小学的时候,一晃20多年,她还惦记着“幸运饺子”,希望在来年能做一个幸运的人。女儿秦明慧则更惦记着自己的压岁钱:“妈妈,今年的压岁钱还要交给你保管么?”

  15时53分,列车驶过黄河,不少乘客都把视线移到窗外。“过了黄河,马上就是郑州了。”车长刘京京说。

  列车到站,刘京京和其他几位高铁姑娘也完成了羊年的全部旅程。“有团聚,就会有坚守。相比那些除夕夜还要在列车上度过的同事,我和旅客都是幸福的人,能够赶得上除夕的团聚。”刘京京说。

  列车窗外,阳光微照,农历羊年的最后一轮太阳即将落下。

  魏月玲带着女儿,步履匆忙走出车站,准备换乘大巴赶回自己的村庄。两个小时后,一锅热腾腾的饺子将端上餐桌,定格她一年中最温暖的时刻。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