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 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
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 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

 

 核心提示:红二十五军经南阳市桐柏县进入驻马店市泌阳县境内,三天两夜的急行军,历程近300华里。令人惊叹的是,在泌阳县红二十五军竟没有发一枪一弹,顺利通过全境。要问为什么?或许通过老百姓亲身讲述的故事,你就能找到答案。

  中国搜索驻马店9月28日讯 红二十五军经南阳市桐柏县进入驻马店市泌阳县境内,三天两夜的急行军,历程近300华里。令人惊叹的是,在泌阳县红二十五军竟没有发一枪一弹,顺利通过全境。要问为什么?或许通过老百姓亲身讲述的故事,你就能找到答案。而红二十五军留下的长征精神,也正激励着泌阳县人民的跨越式发展。

  送炒米、蒸豆腐 充足供给解行军后顾之忧

  现年97岁的张兴太,是泌阳县高邑乡铜山沟胡栗冲人。如今,张兴太老人虽然已经眼花耳聋,但在他的记忆里,红二十五军经过胡栗冲的场景却永远都不会抹去。1934年11月24日,张兴太正和哥哥在山上放牛,忽然看到山下浩浩荡荡来了一支部队。因为不知道部队的身份,张兴太和哥哥出于害怕就想跑开。“还没等我们来得及跑呢,他们就来到了跟前。意外的是,他们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并叮嘱部队走的时候不要惊动老百姓。”张兴太回忆说,因为当时天色已晚,这支部队就在山上宿营了,后来他才知道这就是长征西进的红二十五军。

  张兴太说,当年红二十五军的纪律非常严明,下山找水喝,遇到谁家水缸不满还主动去挑水填满,谁家有活也是帮着干。当老百姓知道这就是红军后,主动的往山上送茶送饭。其中一户村民张兴全家开的有一个豆腐坊,于是就给部队做豆腐吃。张兴太当时去帮着烧锅,他看到红军战士们每盛一碗豆腐脑就往旁边的竹筛里扔一个铜板,不要钱就坚决不喝。“当时他家本来想慰问红军呢,结果后来一算收的钱比出摊做生意挣的还多”,张兴太说。

  给红二十五军做供给的,还不止胡栗冲的百姓们。在红二十五军进入泌阳县之前,中共鄂豫边工委通过交通员马太兴,已从湖北枣阳带回红军途径泌阳东部山区的消息。1934年11月23日晚,地下党员马长富、马太兴、贾广洲、禹杆子四人用两头毛驴,前往铜山沟和龙泉寨为红二十五军驮运蒸熟又炒制的大米。“军部的首长还接见了他们,并赠送了两副马鞍子,以表示感谢。”现任泌阳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马长富的孙子马荣光说,之所以把米炒熟再送给红军,一是为了躲避敌军的检查,另外也方便红军在路上直接食用。

  也正是有了当地村民的拥护和充足的粮食供给,红二十五军在泌阳县内得到了充分的休整,为下一步取得方城县独树镇、拐河斗争的胜利,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红二十五军战士严明的群众纪律和高尚的革命品质,也为当地留下了不朽的光辉记忆!

  种香菇、养黄牛 泌阳群众走上新的致富路

  年近百岁的张兴太老人,正在享受着他的天伦之乐,而他的儿孙们则在党的好政策下继续拼搏着。大门下,刚刚收获的花生格外新鲜,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谭元村村支书谭道广告诉“长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网络媒体采访团,除了种植花生,香菇产业在这里发展的也很好,村民的人均收入都超过了4000元。

  在一片用黑色编织网覆盖的大棚旁,我们遇到了一位席大姐。席大姐说,她每年种植的香菇有两三万袋,每年的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这种湿蘑菇一斤大概是三四块钱,最贵的时候能卖到七八块钱。不忙的时候就我自己,丈夫在外面开车;忙的时候就雇人来帮忙打理,给他们开工资。”席大姐说,自己对这种收入很满意,不仅能解决家庭的开支,还能照顾孩子们。

  与席大姐不同,铜山乡焦竹园的王富运则是靠养牛发了家。目前,王富运的铜山牧业合作社存栏肉牛300多头,每年累计卖出的肉牛达500余头。“一般是在1600斤左右的时候出售,每头牛的价格在18000至20000元。”王富运说,除去成本,他每年的纯收入在100多万元,而他从事肉牛养殖已经有11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户。

  王富运的致富,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脱贫。据王富运介绍,附近的村民都可以把散养的黄牛拉到合作社,统一销售,除去在合作社饲养的成本,村民都可以参与分红。而泌阳县政府对村民的肉牛养殖也有政策的扶持,一头母牛每年补助200元,产下一头牛犊补助1000元。“如果是夏南牛品种,卖给我们县的恒都食品公司,每头牛还给群众补助500元”,王富运补充说。

  泌阳是革命老区、省级贫困县。对脱贫攻坚工作,泌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过科学谋划、精心实施、扎实推进,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势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5%,达到186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由全省74位上升至48位。而这,离不开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激励和鞭策。(中国搜索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