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以郑州为中心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在加速形成:京广、郑西、郑徐高铁先后开通运营,郑万、郑合、郑济、郑太高铁建设如火如荼……这些建设高铁用的钢轨,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15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郑州南郊的郑州铁路局郑州工务机械段小李庄焊轨基地,探寻高铁钢轨生产的秘密。

  成品铁轨每根500米长,焊成后堆放在铁轨旁的成品区,随时可以装车。

  误差不能超过“三根头发丝”

  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小李庄焊轨基地始建于1965年,是全国建设最早的钢轨焊接基地,拥有瑞士施拉特GAAS/80钢轨焊机、瑞士Nencki轨头精磨机等世界先进的焊接设备。2011年以来,他们先后为京广、郑西、郑徐等高铁线路以及郑焦、郑开等城际铁路提供2400多公里的优质长钢轨,数量超过目前全国高铁运营总量的十分之一。

  焊前检查

  在钢轨焊接车间,两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源源不断地进行钢轨焊接生产。

  “高铁钢轨标准长500米,由5根百米钢轨焊接而成,铺设过程中需要再次通过移动焊轨车焊接,最终成为几百公里长的无缝轨道。”焊轨基地党支部书记张志勇介绍,与普通焊接技术不同,这种焊接生产要经过几何尺寸测量、表面伤损检测、除湿、除锈、选配轨、焊接、焊筋整形、焊后热处理等14道关键生产工序,“以前的钢轨焊接主要靠人工,精度难以保证,现在利用先进机械设备,能精确保证钢轨接头高低相错的误差不超过0.2毫米,相当于3根头发丝。”

  焊后检查

  下半年完成700公里高铁钢轨焊接任务

  “目前我们正昼夜赶工,为郑万和郑合杭高速铁路供应钢轨。”张志勇说,按照生产计划,今年下半年他们要完成700公里的高铁钢轨焊接任务,不加班加点根本不可能完成。

  钢轨焊接质量是确保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而焊机的焊接工艺参数设置是最为关键的技术。

  “现在旅客乘坐高铁时没有记忆中‘哐当哐当’的声音,列车平稳得能让硬币直立几分钟不倒,正得益于严格的焊接标准。”31岁的基地工艺技术员罗宇航说,每一批新的钢轨母材运抵焊轨厂,他们都要按行业标准对钢轨材质进行分析、焊前试验,只有经过连续25个落锤、15个静弯、3个疲劳检测等10多项验证,才能开始正式生产。

  备轨间经过自动化除锈处理的铁轨,工人进行最后的手工修整。

  每条高铁钢轨都有“身份证”

  千锤百炼方成钢。为保障钢铁钢轨质量,每焊接500个接头后,罗宇航还要组织一次落锤试验,再根据不同情况实时调整参数。

  在落锤试验现场,一块重达1吨的铁锤从5.2米的高度自由落体,锤击钢轨焊头,一声钝响后,钢轨焊头只是轻微弯曲,并未断裂,“这说明前期的参数和工艺没有问题,如果有断裂迹象,则要展开诊断,及时调整作业参数。”

  存轨场整齐堆放的原料铁轨

  即便通过锤打这一关,每条高铁钢轨还须接受“长轨医生”的检查,主要是运用超声波探伤仪,对焊头进行无损检测。检验合格后的钢轨会烙上“身份证”,上面记录着钢轨材质、出厂日期、生产编号等信息,以此实现质量抽检静态验收和动态跟踪,确保每一根出厂钢轨优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