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外卖小哥”调查报告出炉:遭高档消费群体职业歧视》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记者 李长需/文图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资料图片)

  作为一个新兴职业群体,外卖送餐员在一个新的职业环境中,他们的工作压力如何?存在哪些安全风险?政府如何规范外卖行业?1月21日上午,在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河南社会蓝皮书(2020)》出版暨“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研讨会上,发布了《河南省外卖送餐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外卖送餐员男性占比96%,女性占比3%;70%以上的外卖送餐员工资收入在3500~6000元之间;他们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高档消费群体的职业歧视、城市融入感低等。

  该报告针对郑州市外卖订单集中区域(惠济万达、财富广场、东风路-百脑汇、凤凰城、十里铺、二里岗、锦艺城和京广中路)的300名外卖送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外卖送餐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还将调查多获得的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

  6.4%的日工作时长在12个小时以上,0.7%的日接单量在60单以上

  在调查时,共发放了320份试卷,有效问卷300份,废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93.8%。其中,接受问卷调查的男性占比96%,女性占比3%;20岁以下的人较少,只有1%;有接近90%的人在20~40之间;近八成以上的外卖送餐员的学历在高中或中专以下,只有不到两成的人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外卖送餐员中有将近80%的人是农村户口,只有少部分人是城市户口;将近70%的外卖送餐员已婚;郑州市外卖送餐员所属平台主要是美团和饿了么,其次是UU跑腿和达达外卖;接近80%的人以送外卖为全职工作,只有20%的人兼职;70%以上的外卖送餐员工资收入在3500~6000之间,只有3%的外卖送餐员工资收入在2000元以下。

  研究发现,外卖送餐员的工作压力主要表现在送餐时间紧、工作强度大、心理负担重;而形成工作压力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的不合理派餐制度(不综合考量外卖送餐员的实际情况)、消费者的不合理需求、高档消费群体的职业歧视(商家和写字楼不允许外卖送餐员进入,或不允许他们乘坐客户电梯)、城市融入感低等。

  就工作强度而言,在工作时长方面,仅有4.3%的外卖送餐员的日工作时长在6个小时以下,15.0%的日工作时长在6~8个小时之间,33.3%的日工作时长在8~10个小时之间,31.0%的日工作时长在10~12之间,16.4%的日工作时长在12个小时以上。

  在日接单量方面,27.0%的外卖送餐员日接单量在20单以下,58.0%的日接单量在20~40单,14.0%的日接单量在40~60单,0.7%的日接单量在60单以上。

  45.3%的外卖送餐员表示自己曾发生过交通事故

  此外,该报告还对外卖送餐员的安全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他们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违法交通规则、交通事故频发、安全保障措施不足等。其中,有45.3%的外卖送餐员表示自己曾发生过交通事故,有71.4%的外卖送餐员表示自己身边的同事曾发生过交通事故。

  分析其面临的安全风险形成的原因,报告认为,主要是市政道路交通设置的不合理、公共区域商家乱收费、公司的考核制度不合理、公司的安全保障不完善等。

  因此,报告建议,降低外卖送餐员的安全风险,从个体而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要提高送餐员的交通法规认知,另一方面要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就企业而言,要进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改革企业的用工制度,转变其松散型的管理模式;其次要将安全指标纳入企业管理;第三,完善外卖客户的投诉机制,构建既保护客户也保护外卖送餐员利益的多元投诉机制;第四,企业也要投入研发资金,为外卖员提供便利,实现共赢。从政府角度而言,要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外卖行业的交通管制;其次要增设公共停车区域,为外卖等餐、取餐提供便利;再次,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外卖送餐员和市民一起享受同等待遇,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