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原标题:12岁男孩偷玩游戏充值4万多元 13岁孩子2天花掉爷爷4.5万元盖房钱 熊孩子误充值游戏退款咋恁难

记者随机找到一个未满18岁的身份证进行了网游实名认证

  案例一: 周口12岁男孩用手机做作业玩手游 充值4万多元以为是虚拟货币

  三分钟刷三次648元、最高一笔订单6480元、用父亲身份证连续登录游戏一个月……周口商水县12岁男孩刘某父母和爷爷在外务工,刘某长期与奶奶生活。寒假期间,他用爷爷的手机做作业,无意间看到一款名为“球球大作战”的手游,便在写作业的同时开始了玩游戏。寒假一个月的时间里,总计游戏充值44298元。□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周兰 ■见习记者 刘旭/文图

  12岁男孩玩手游充值44298元,以为是虚拟货币

  3月中旬,在工地打工的刘心芳闲暇时间翻看手机支付宝余额,发现莫名其妙少了4万余元,同时微信也少了4000块钱,他连忙给远在杭州的儿子打电话。与儿子沟通后,刘心芳联系支付宝客服查询发现,4万多元全部用于游戏充值,他才想起寒假在家用过手机做作业的12岁孙子刘某,并进一步了解情况。

  在老家,12岁的孙子一直由奶奶照看,年前,因为担心疫情,在外务工的刘心芳提前回到老家,儿子则决定不回去。“孩子要用我的手机做家庭作业,所以手机一直在孩子那里。我和老伴年龄都大了,也不怎么会玩手机……”刘心芳说,从支付的订单来看,孩子是从2月2日放假开始,到3月1日开学,登录有一个月时间。

  根据充值记录,订单支付时间大都在凌晨,支付金额从30元到600多元不等,其中最高一笔6480元。充值金额支付宝为40298元,微信充值4000元,总共充值44298元。刘心芳介绍,刘某的游戏账号所绑定的身份证来自其父亲2008年的一代身份证,这张老旧的身份证被刘某在家里找到并使用。而充值的支付密码也完全是刘某本人支付,“前年我儿子在我的手机上用支付宝帮我理财,设置密码时孩子在他旁边,看到就记住了,这次他玩游戏,试了两次后就打开了,所以就用了。平时家里放两三百元现金孩子也不敢拿,问了他是否用手机玩游戏他也承认了,孩子认为游戏里都是虚拟的,所以充值也是虚拟的。”刘心芳说。

  两次申诉退款被拒 对方称会尽快推进事情解决

  刘心芳联系到孩子所玩的“球球大作战”游戏所属公司客服,想进行退款,他按照客服要求收集了未成年人进行游戏充值的相关资料,两次申诉均没有通过。

  刘心芳说,第一次致电客服后,根据要求,他调取了2月份的手机通话记录,并让孩子父亲在杭州调出了其手机通话记录,同时,还提供了孩子及父亲的定位以证明孩子父亲并未在家。此外还有支付订单截图及文字情况说明等,将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邮箱发给了公司客服,三天以后,刘心芳收到邮件回复,称提供的所有记录不足以证明当时的相关充值行为是由孩子本人完成,仍需继续尝试收集相关证明。被拒后,刘心芳又让孩子本人录视频解说及演示,并且让杭州的父亲拍了目前所使用的三代身份证图片,加上之前手机的相关材料,他通过邮箱的方式再次进行申诉。三天后没有收到回复,刘心芳电话联系了客服,客服表示材料仍不足以证明是未成年人本人进行的游戏充值。

  企查查显示,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征途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是一家上市公司,自主研发了《征途》系列、《江湖》《仙侠世界》《球球大作战》等几十款端游和手游,其中,《球球大作战》是一款可与全球玩家实时对战的休闲竞技游戏。

  3月30日,记者电话联系了该公司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客服反馈,公司非常重视,并第一时间致电记者了解此事,希望与孩子家长取得联系,核实信息,安排人员处理此事。若有后续进展也会联系记者,此次通话只作为一次沟通,不等于官方回复。

  [案例二]濮阳13岁孩子玩手机网游 2天花掉农村爷爷4.5万元盖房钱

  3月30日上午,家住濮阳市的张先生告诉记者,3月23日住在老家安阳内黄县的父亲盖房从银行卡里取钱时,发现积攒多年的盖房钱不见了。张先生查询后发现是自己13岁的儿子乾乾(化名)购买游戏道具花了6万多,购买游戏专用手机花了9500多元,购买专用游戏账号花了3500元。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颜景献 宋明增 见习记者 申学楠

  一个多月消费6万多,游戏道具最高四五千元

  “玩的游戏有王者荣耀、火影忍者、和平精英等,这几个游戏都是腾讯旗下的游戏。我通常在游戏中直接用微信支付买装备,还有一部分通过相关电商平台买Q币,用Q币再购买游戏道具。”乾乾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张先生打印出的游戏消费记录,从2月14日(正月初三)到3月17日,一个月零三天,大大小小的游戏道具消费有160多笔,单笔消费金额从0.97元开始,到单笔最高4850元(3月16日13:05)不等,总金额6万余元。其中3月14日、3月16日,孩子这两天打游戏就消费4.5万元。

  “平常我们家长不让孩子拿手机玩。这个手机是家里备用手机,手机号是我的,微信号是孩子的,微信绑定银行卡是孩子妈妈的。”乾乾的爸爸告诉记者,孩子是用家里备用手机打游戏。春节回老家过年,对孩子监管也没有平常严格。由于乾乾爷爷手机微信和银行卡绑定在一起,乾乾先是用爷爷手机微信把钱转到自己微信上 ,打游戏时再充值。

  Q币充值费用返回电商平台 电商平台:还要找腾讯协调

  3月24日,张先生先是拨打腾讯客服电话,又联系电商平台客服进行申诉。

  腾讯客服说:十个工作日回复。电商平台客服告知张先生:三个工作日回复。

  3月26日下午电商平台客服回复张先生:要想要回充值过的Q币费用还要找腾讯协调。

  3月30日下午,记者致电游戏方客服人员,客服人员告知记者已经接到张先生反映问题,在电商平台购买Q币费用已经退回电商平台。当记者问客服人员,未成年人两天在游戏平台充值高达4.5万元,游戏平台是如何监管的?客服人员让记者联系该公司公关部。

  当天下午5:09,电商平台回复张先生:充值成功不退不换。

  记者拨打电商平台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记录下张先生电话,并表示向领导请示后给予回复。

  ■记者观察

  网游背后的实名认证乱象

  未成年人给网游误充值背后是网游实名认证的错乱。

  据刘心芳介绍,孩子玩游戏实名认证所使用的身份证为其父亲放置在家很久的一代身份证,当时输入号码,没有通过拍照的方式进行。

  对此,记者随机找到一个未满18岁的身份证在该游戏平台进行实名认证,随机输入一个“张三”的名字,又输入了身份证号,显示已实名注册。同时,记者在搜索引擎上搜到一张来自甘肃1998年小伙的身份证实图,记者以“光头强”的名字加上身份证号码在该游戏平台进行实名认证,随后弹出已注册。

  关于乾乾的网游实名认证则更为离奇。

  乾乾告诉记者:“五年前姐姐给我一个QQ号,我自己注册游戏账号。一开始没有实名认证,大概一年后,提示让我实名认证,我一直没有实名认证,每天玩游戏时间不受限制。过了一段时间,平台自动绑定认证一个未成年人身份证信息。2018年夏天,‘和平精英’游戏平台送了我满16周岁‘礼物’衣服。后来我11岁时,我QQ绑定自己身份证信息。游戏平台也没有再要求人脸识别,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两年后到现在,游戏平台默认为我年满18岁。现在进到游戏里,没有时间限制,可以任意消费。”

  ■律师说法

  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是无效行为

  家长有权要求退还费用

  河南春屹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少春律师认为,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本案中,12岁的未成年人的大额游戏额充值,超出了其年龄和智力状况,如果未经家长同意,该行为是无效的。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因此,家长有权要求游戏公司退还上述费用。此外,如果游戏平台非实名认证也可注册,就无法杜绝未成年人用家长信息注册登录问题的出现,平台即应当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