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凤虎 实习生 张 晗
2月19日上午,位于解放路的郑州市农村人力资源市场里人山人海。记者跟随一位来自濮阳县的“90后”农民工,全程体验他的求职过程。
9时30分,三楼招聘大厅。在一家公司招聘咨询桌前,记者遇到了正在找工作的“90后”杨志松,今年23岁的他年轻帅气,来自濮阳县农村。
杨志松告诉记者,他出门打工有3年了,因对网络技术比较熟悉,他找工作比较顺利,曾在云南丽江一家连锁酒店任职,后来还当了店长。
“我看重的不单是薪酬,更看重个人发展空间。当然,还有工作环境要好,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有双休日。”杨志松说,“这几年郑州发展很快,我想回咱们河南发展。我有技术,在郑州找一份月工资3000元左右的工作,还是有信心的。”
在拥挤的人流中,记者跟随杨志松来到一家肉食品超市连锁店展台前,经过咨询后,杨志松应聘该连锁店的储备店长,很快得到了招聘方“欢迎参加面试”的答复。
“这次找工作是最快的一次,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杨志松填写好求职登记表后,信心十足地离开了招聘现场。
在招聘现场,记者也看到有不少“60后”、“70后”的求职者,求职并不顺利,问原因,他们大都是初中毕业,也没啥技术。相比之下,有文化有技术的“90后”新生代农民工当然更受企业青睐。在他们身上,能让人感受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和诉求,不单纯以打工挣钱为目的,更看重个人未来的发展,物质和精神并重成为他们区别于其他年龄段农民工的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