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昔日的红军革命根据地,如今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夏南牛”养殖基地。

  新华网郑州9月29日电(郭东亮 王克伟)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昔日的红军革命根据地,如今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夏南牛”养殖基地。从战争到和平,从闭塞到开放,从贫穷到富裕,短短80年,焦竹园村就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焦竹园革命圣地是竹沟革命根据地的前身,是豫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8月,豫鄂边省委在此成立。1936年,这里成为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所在地,也是当时全国14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张星江、王国华、周骏鸣、张旺午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在此开展游击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焦竹园革命旧址建筑群的保护工作由县乡负责。2000年,该旧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来,许多当年的老红军及其后代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回顾那段战斗历史,瞻仰红军将士们当年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在战争年代,焦竹园的群众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一股势不可挡的革命潮流。在和平时期,这里的人们同样不甘人后,争当改革发展的弄潮儿。

  焦竹园村地处泌水源头,北靠白云北麓,南与铜山相望,“七山二水一分田”,自然禀赋恶劣,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穷则思变,变则通久。”耕地稀少,而山水资源丰富,那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山水的焦竹园村民们,打破因循守旧的农耕模式和小农思维,想方设法向山水资源要饭吃。今年52岁的村民王富运就是焦竹园村转思路谋发展的佼佼者,他一手创办的铜山牧业合作社也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11年前,王富运开始他的夏南牛养殖生涯。“当时,规模小,资金少,前景也不被看好。”王富运提及当年的创业故事,唏嘘感慨不已,“幸亏村委领导帮着找销路,慢慢的有了名气,不断有外地收购商打电话要来买牛”。

  在王富运带领下,铜山牧业合作社成立了,并不断发展壮大,陆续有40多家养牛户加入合作社。这些养牛户养殖夏南牛多则十几头,少则两三头,数量不等。“我们就按照各家所占比例分摊养牛所需饲料、饮水、照明等费用,年底按售价及各家比例分红。”王富运高兴地说,采用这种方式,大家既相对独立,又分工合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收益,“大家伙儿都乐意这么干”。

  据悉,鉴于养牛产业的迅速发展,泌阳县政府出台了“夏南牛育成牛交易补贴办法”,详细规定了补贴对象、补贴条件、补贴标准、补贴办法与保障措施等。其中,体重450公斤以上的以及在县内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收购并屠宰加工的夏南牛育成牛,按规定均可享受500元/头的补贴。

  “从以前自个儿摸索,到现在县里政策的大力支持,这让我们对养牛更有信心了。”王富运介绍,目前,铜山牧业合作社固定储存夏南牛300头,每年大概卖出500头,每头价格1.8万元-2万元,每年利润在100万元以上。

  焦竹园村只是泌阳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在东南部的高邑乡,香菇种植渐成规模;在“不毛之地”盘古乡,沙地花生给村民们带来不少收入;在产业集聚区,小灯泡发展成了大产业,成为河南省LED电光源产业知名品牌创建区。。。。。。

  在泌阳县,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正在给这片红军走过的土地带来无限的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