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国营 见习记者 崔峰/文图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国营 见习记者 崔峰/文图

  10月1日,记者走进了济源市大峪镇桐树岭码头附近的一片山林,在黄河小浪底码头岸边一间绿树掩映的屋子里,找到了一对独居老人——68岁的杜荣清和67岁的妻子卫元粉,他们衣着朴素,各自背着一把锄头,虽佝偻着腰,脚步却很稳。

  在桐树岭码头,杜荣清的名字并不为人熟知。前些年,他唯一的收入靠在黄河里摆渡为生,平日里,经常来码头旅游的省内外游客,习惯称呼他“老杜”。

  数年前,杜荣清因身穿一身烂衣服,身后跟着十几只羊,被人将照片发到网上,一度成为“网红”。

  老杜对共产党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从小家境贫寒,姊妹6个,加上父母身体长期有病,每年需要国家拨付救济款和救济粮救急。“共产党的恩情忘不掉,一定要自力更生植树,不拖累国家”。

  安于生活本身,平淡着幸福。“闲不住、吃惯苦”,从小有着果树嫁接手艺的妻子,开始在附近的荒山上试着嫁接一些桃树和枣树等果树,“吃果子不掏钱”。

  2013年,夫妻俩无意间从电视上看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句话,让夫妻俩坚定了植树的信心和决心,“一心只听习近平,要为国家植树、为大家植树。”

  老杜59岁那一年,夫妻两个在黄河小浪底尝试网箱养鱼。一天黄河河水暴涨,担心河水将网箱上的绳子冲断,老杜划着小船准备提前去固定绳索。不料,到达河中心的时候,他突然大脑、胳膊腿不管用,也不会说话,一头倒在船上。被人紧急送到医院后,经诊断为脑梗。

  可是老杜不想认命,他决心让自己动起来,就托人买了8只羊,通过放羊逼自己动起来,几个月后,老杜居然可以站起来,可以走路了。

  养羊有了收入后,他们最多一年花费2万余元买树苗,义务在荒山上植树。

  从此,夫妻俩每天凌晨4点开始植树,夜里戴着头灯干到凌晨2点,两人分工明确,老杜负责买树苗、浇水、挖坑;妻子负责嫁接、栽树,“干不完不回家。”

  2016年,因为干旱,通向山顶的水管里流不出来水。两人心急如焚,买来4个水泵,由于山高压力大,水管被憋坏了。

  夫妻俩最终决定,从山脚下的河里挑水浇树苗。然而,山坡陡峭路难走,挑水的活儿并不轻松,这样一担水,装满水桶足重40公斤,来回一趟要花近1个小时。一次,老杜挑上一担水后上不去,妻子卫元粉站在高处想拉他一把。不料,水桶失去平衡,老杜滑倒在地。

  这次摔倒,让老杜的腿跌成了错位,在床上足足躺了两个月。在随后的过程中,他的肋骨竟为此摔断两根,因为没钱医治,他硬是在床上挨着,等待身体慢慢恢复好。

  十余年来,他们仅买树苗就累计花费20余万,几乎花光了他们的所有积蓄。而生活中,夫妻两个省吃俭用,不舍得吃穿。他们的衣服、鞋子都是游客免费赠送给他们的旧衣物。即使是这样,他们也不后悔,“俺们不图多挣钱,只图让子子孙孙看得见、享受嘞!”

  2016年,妻子卫元粉突然被诊断得了心脏病,“10天的时间里啥都不知道,不出气”。这一幕,吓坏了老杜。随即,她被子女们送到了郑州的医院,后花费几十万元,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医生说,她得病的原因和长期体力劳动有关。

  从医院回来后,妻子卫元粉依然没有停止干活。在老杜眼里,妻子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啥都想种”。多年来,他们夫妻俩“植了这茬,植那茬”,累计购买树苗5万余株,树苗成活1.5万株,绿化了300亩的荒山,漫山遍野的上千棵柿树、枣树、苹果树、梨树等10余个品种,都是她的杰作。

  为了节省买树苗的开支,妻子卫元粉开始揣摩培育树苗的技术。在她房屋东侧的林地里,记者看到,她已培育出女贞树、花椒树、黑冠树等上千棵树苗品种。

  每天守望着这片林,抚摸着一棵棵树,行走在夫妻俩自己铺设的砂石路上,68岁的老杜心满意足:“当年村里和自己一样得了脑梗的,早已不在人世,我走了之后,一定要把我的骨灰撒到树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