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融媒记者 李娜

  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河南,目前拥有18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省级重点示范镇第一批68个,其中,既有新郑龙西体育小镇这样的运动特色休闲小镇,也有巩义市竹林镇这样的国家园林城镇。

  11月27日,记者从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了解到,会议书面听取了《关于全省特色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详细报告了我省特色小(城)镇建设现状、主要做法和经验等情况。

  现状:国家级特色小(城)镇18个

  《调研报告》指出,近年来,我省以建制镇为基础开展多种类型特色小(城)镇探索,加快特色小(城)镇宜居环境建设和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鲜明、功能齐全、生态良好、机制灵活的特色小(城)镇。

  目前有国家级特色小(城)镇18个(住建部命名15个特色小城镇、国家体育总局命名3个特色小镇),国家级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2个,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100个,省级重点示范镇第一批68个。

  亮点一:特色小镇“因地制宜”

  我省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工则工、亦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原则,各地合理确定特色小(城)镇发展方向、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努力做到使每个镇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符合自身实际的功能定位。

  2016年,信阳市明港镇、许昌市神垕镇成功申报国家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特色镇,在探索特色镇投融资模式创新方面为全省提供示范。

  2017年,赵堡镇、竹沟镇等15个建制镇先后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城镇名单,新郑龙西体育小镇、驻马店市确山县老乐山北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信阳鸡公山户外运动休闲小镇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2018年,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太极小镇、汝州市中国汝瓷特色小镇等4个作为第一批特色小镇典型案例推荐上报给国家发展改革委。

  亮点二:突出产业建镇

  突出产业建镇,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坚持“一镇一品”,引导特色小(城)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依托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吸引要素直接迁入,发挥规模效应,打造品牌名片。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工业园区特色镇、文化旅游特色镇、商贸物流特色镇、矿业资源加工特色镇、农副产品加工特色镇、特色养殖种植特色镇等不同类型的特色小(城)镇。

  驻马店市平舆县蓝天芝麻小镇,立足于白芝麻主产地的优势,以白芝麻产业发展为特色,创建了芝麻产、加、销标准化基地,实现三产融合、产城融合发展。

  南阳石佛寺镇,立足玉石特色和商贸优势,定位以产业支撑城镇、文化提升产业、旅游带动三产,形成了以玉石加工、雕刻、销售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以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等产业项目为带动,成为独具特色的“玉文化”小镇。

  亮点三:实现人的城镇化

  完善公共设施,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中,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积极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三块短板,提升承载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许昌市神垕镇投入资金5亿多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内外通道路网、肖河景观水系、供排水、地下管网、污水处理、星级公厕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建成了南水北调神垕支线工程,成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唯一的镇级供水单位。

  巩义市竹林镇,被授予“国家园林城镇”“河南省美丽宜居小镇”等称号,结合突出的环境优势,着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打造在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健康养老综合产业园区。

  亮点四:为特色小(城)镇注入活力

  我省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灵活的体制机制是特色小(城)镇的活力之源,重点围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在投融资模式创新方面,信阳市明港镇以建立项目库为重点,在不改变专项资金管理权限和分配权限的前提下,先后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的专项资金约2.9亿元。

  在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机制创新方面,神垕镇成立管委会具体负责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依托禹州市投资公司成立的神垕古镇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融资和发展资金问题,在特色小镇衍生项目中引入上海绿地集团博大绿泽公司、河南建业集团等企业负责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