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张静

(资料图)(资料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河南是农业大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对此,省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留心建议招收公费农科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河南是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和难点在培养和使用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李留心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当前,我省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整体数量不足,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偏少,农业科技人才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经过调研,李留心发现,我省很多农业技术员都是依靠老经验来开展技术指导,不能适应规模化的种植,也不能应对特殊的气候天气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容易造成农业种植产量不高,质量不好,较大程度地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引进与发展。“鼓励和支持农业高校招收公费农科生从事基层农业科技工作,需要从政策上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农业农村工作,从制度上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供给。”

  “建议实施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计划。”李留心建议,依托省内农业高等院校实施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签订培养协议,每年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急需紧缺专业培养本科生500名,大学本科学历学制四年。凡热爱“三农”事业,毕业后志愿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备普通高考报考条件的高中阶段毕业生,均可报考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

  在经费保障机制上,他建议,除正常拨付生均经费外,由省财政按照每生每年10000元的标准拨付高校,作为公费农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以及一定标准的生活补助。同时,积极鼓励公费农科生申请国家奖助学金。

  在公费农科生的培养模式上,李留心委员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创新公费农科生的培养模式。相关农业高等院校,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按照德育为先、面向基层、定向培养、强化实践的原则,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确保培养质量。”他建议,按照卓越农林大学生培养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与农技推广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不仅有“入口”,还要有相应的“出口”保障。“还要健全公费农科生就业办法。”李留心建议,根据定向培养协议,公费农科生最后一个学期,按照协议到定向农技推广机构实习。实习结束后,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公费农科生与定向县域内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进行双向选择,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纳入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合同期为5年。违约不到基层就业的,要承担违约责任。5年合同期满后,可以报考转公务员队伍,也可以再次进行就业双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