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愚公之乡又富又美 济源人均生产总值70年增长1594倍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高明静\文图

  10月9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五场济源专场举行。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济源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振奋人心的发展跨越。地方经济从弱到强,人均生产总值从55元增加到87683元,增长了1594倍,居全省第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把产城融合示范区作为战略平台,把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作为发展路径,把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工业强区旅游富民 新旧产业“双轮驱动”

  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白银生产基地,是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近年来,济源立足现有工业特点,强化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逐步构建起以有色金属为主导产业,钢铁及装备制造、化工、能源新能源、食品饮料为支柱产业,生物医药、环保科技、新型材料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1+4+4”产业体系。

  目前,济源正着力打造有色循环经济和现代装备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成长性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9.5%和30.3%。清水源、艾探电子、王屋纳米、白云生物等新兴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豫光连续11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工业强市的济源,也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助力济源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发展全域旅游带来了重大机遇。目前济源正全力创建王屋山(济水源)5A级景区。“世纪工程”黄河小浪底、“猕猴王国”五龙口、“高峡出平湖”的黄河三峡、曲径通幽山泉叮咚的小沟背,承载着岁月光阴的王屋老街和那些年·小镇,已经成为游友争相打卡、点赞的网红旅游目的地。

  产城融合全域一体 精品城市美丽乡村“交相辉映”

  城乡一体化是济源的特色和优势,早在2005年就被确定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的济源,2014年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在全域范围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目前济源城镇化率达到62.4%,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

  特别是近年来,济源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自由流动。坚持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秀灵宜居美丽幸福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

  据介绍,济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79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1.6%、37.5%,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在重点建设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河口村水库、蟒河口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引水入城、河湖连通的同时,注重文化融合,城市文明程度和全民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同时,济源依托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外来人口转移集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到济源安家落户。大气秀气灵气的精品城市与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交相辉映、交流互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济源的发展空间。

  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改革亮点叫响亮全国

  先行先试、创新创业,为济源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济源一直走在全省深化改革的最前沿,提出“改革要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动真格”,先后承担了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等30余项国家、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改革亮点。

  特别是近年来,济源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综合成绩排名全省第一,并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模式”,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排名第一,被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市。

  在深化改革中,济源把解决事关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以点带面突破全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并率先在全省试点推行乡镇民生实事项目基层人大代表票决制,先后为市民送去12年公办学校学生免学费、城区公交全免费、农村小学在校生免费营养餐等民生“大礼包”。且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并轨,各项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同时,济源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正加快推进,真正实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