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原标题:《“十四五”期间河南有哪些商机?政府工作报告一文揭秘》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杨霄 张利瑶 丁洋涛 陈沛 实习生 韩有旭

  “十四五”期间的河南,能带来哪些商机?

  1月18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郑州开幕,省长尹弘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到,未来五年,河南全省着力打造10个万亿级产业、10个千亿级新兴产业群,构建10余项完整产业链体系。此外,夜经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小店经济,多路开拓消费活力,成为报告中的热词。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细致梳理报告内容,发现河南为“十四五”已谋划20余项重点投资项目,涉及新兴产业高速引入及传统产业大迭代。未来五年,更要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全面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中原经济变革方向豁然清晰,请详细阅读以下内容。

  10个万亿级产业、10个千亿级新兴产业群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柱产业链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成“十四五”期间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报告提到,河南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巩固提升10个万亿级产业,构建10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施战略支柱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提升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建材、现代轻纺6个战略支柱制造业,发展壮大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3个现代服务业以及数字经济,形成10个万亿级产业。同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构建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尼龙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5G等产业链,形成10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不仅如此,“十四五”期间,河南将推动制造企业增能提效,形成60家以上国内一流的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发展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对5G、新一代人工智能两个产业,深入拓展应用场景,强化示范应用,抢占发展先机。对于有前景、有条件的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强跟踪研究,力争实现突破。

  报告提到,通过五年努力,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全面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夜经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小店经济,多路增强消费活力

  河南省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还不稳固,消费恢复相对较慢、消费热点还没有充分形成,投资增长内生动力不强。

  在“十四五”时期,报告为全省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之一,即是内需潜力充分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左右。也就是说,未来5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发展目标,是突破3万亿元。2021年,河南设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期目标为增长7%以上。

  抓手是什么?

  报告提出,加快消费扩容提质,发展夜经济、假日经济和旅游经济,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和特色消费中心。发挥郑州、开封、洛阳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作用,打造郑汴洛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沿黄国际旅游目的地。

  而今年,报告提到,挖掘内需潜力、培育提升消费能力的着力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发挥耐用消费品的带动作用,完善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家电更新等政策,促进商品消费潜力释放;另一方面,培育发展新兴消费业态,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积极推进网络零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消费,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等业态模式。

  此外,全省将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提高城乡配送效率。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争创1~2个国家级物流枢纽

  河南是中国的物流“中枢”,加快建设开放强省,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是关键抓手。

  报告在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中提出,高水平建设开放通道枢纽,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全面推动“四路”联动互促、融合并进,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汇流涌聚,加快航空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现代物流万亿级产业。未来五年,坚持中心带动整体联动,着力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支持安阳、鹤壁、濮阳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力承接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转移。

  2021年,河南将深入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培育3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创建5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提升研发设计、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加快物流运营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航空、冷链、快递、电商等特色物流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争创1~2个国家级物流枢纽。

  装备制造智能化、绿色食品细分化,电脑、可穿戴设备实现技术突破

  “十四五”期间,河南产业经济吐故纳新、迭代升级是主旋律。

  报告称,加快全省产业升级换代,着力打造6个战略支柱产业链。提升装备制造关键基础件供应能力,推动智能化、成套化和服务化;支持绿色食品业瞄准细分市场,扩大市场影响力和份额;增强电子制造竞争力,加快发展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整机产品和核心零部件;提升先进金属材料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合金钢、新型铝合金、超薄铜板带;发展新型建材,依托骨干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加快轻纺企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重点发展品质服装、智能家居。

  不仅如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然是重头戏。报告称,全省将推进钢铁、铝加工、煤化工、水泥、煤电等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发展,实施钢铁企业重组整合和装备大型化,产能保持在3000万吨左右;合理布局铅锌高端加工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此外,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再推进5万家企业上云,选树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梯次演进。

  河南拟建设15个省医学中心、6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

  河南医药产业,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报告称,目前河南省儿童和心血管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挂牌,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99个,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全面提速。

  下一步,河南省将积极扩充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完善儿童、心血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功能,争取呼吸等专科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二批建设试点。推进15个省医学中心和6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每个县建设一个县域医疗中心。新增20所县级综合医院、8所县级中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600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深厚中医药文化的河南,将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设26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此外,河南还将推进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辖市传染病医院、县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倡导全民健身,持续打造15分钟健身圈,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培育1万个家庭农场,选育各类农业新品种1000个以上

  未来河南农业领域将有哪些商机?

  报告指出,河南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军高端市场,在“十三五”期间,河南新创建灵宝、内乡2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

  打造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就需要建设全国重要的口粮生产供给、粮食储运交易、绿色食品加工制造、农业装备制造中心和面向世界的农业科技研发、农业期货价格中心。上述体系的建设,意味着河南对绿色食品深加工技术、先进的农业装备需求巨大。此外,随着农业期货的兴起,河南将对农业领域的财经人才需求激增。

  在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过程中,河南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工程,选育各类农业新品种1000个以上,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100个左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对于农业科研机构而言,加大选育适应河南的农业新品种研发,也是一大趋势。

  对于个体农业从业者而言,政策红利同样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河南将深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规范提升发展农民合作社,加大家庭农场培育力度,新培育5000个农民合作社、1万个家庭农场,尤其是绿色有机农产品,将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开拓北京、上海等地高端市场。

  面对一线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围绕河南特色农业作文章,加大对绿色有机农产品、优质农产品的倾斜,或将在未来几年有更大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政府报告涉及的重点项目有这些

  一、谋划建设河南博物院新院、省图书馆新馆、省美术馆新馆。

  二、在精准医学、生态保护、装备制造等8个领域,实施10项以上超算创新生态专项。

  三、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拓展绿色高产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大马力无人驾驶拖拉机等创新成果应用。

  四、加快超短超强激光平台等项目建设,重点在地下工程装备、光通信、诊断检测、高端轴承等优势领域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五、推动黄河实验室建设,在黄河生态保护修复、水沙科学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率先实现郑汴洛段全线贯通。加快推动贯孟堤扩建工程立项,谋划推进温孟滩防护堤加固、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提升治理等工程。

  六、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原始创新,自主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七、在智慧矿山成套装备、小麦新品种选育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链创新整体效能。

  八、推动中原科技城、郑开科创走廊等创新功能区综合开发。

  九、推动上海药物所河南中药创新研究院等项目落地。

  十、推动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成投用。

  十一、在产业、交通、能源等9大领域接续实施8000个左右的重大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2万亿元。

  十二、新建5G基站5万个,加快实施省大数据中心等项目。

  十三、开工建设京雄商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段、郑州枢纽小李庄站,力争开工京港台高铁阜阳经信阳至黄冈段、呼南高铁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段,积极推进平漯周高铁项目前期工作。

  十四、加快安阳机场建设。

  十五、实施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原大型煤炭储备基地等能源项目。

  十六、加快实施郑开同城东部供水、袁湾水库等“四水同治”重大工程。

  十七、推进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殷墟遗址博物馆等重大项目。

  十八、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0万套、基本建成13万套,让群众感受到城市温度。

  十九、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库、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二十、新培育5000个农民合作社、1万个家庭农场。

  二十一、建设30个生态环境友好型静脉产业园,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二十二、谋划推进外电入豫第三通道。

  二十三、推进15个省医学中心和6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每个县建设一个县域医疗中心。新增20所县级综合医院。加快建设26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进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辖市传染病医院、县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

  二十四、统筹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悬河文化展示馆、黄河文化中心等黄河文化地标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