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评:互联网企业造车—狼真的来了么
自2014年工信部等有关部门表示,对互联网企业放开新能源车准入以来,互联网大腕们纷纷进入造车领域。一时间,互联网造车呈现出一派“群雄逐鹿”的景象。当汽车这个传统制造业被注入了互联网思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特别是特斯拉的横空出世,更是加快了互联网大佬进军汽车制造业步伐。

悉数国内外如今要进军汽车行业的IT企业不在少数。先是谷歌宣布要造汽车,接着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已组建了汽车研发团队。今年1月20日,贾跃亭强势回归,乐视宣布要造智能化、互联网化、纯电动化的“超级汽车”。还有网上疯传的,小米要造售价只有几万块的“米斯拉”汽车。2月2日,新晋首富、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宣布,汉能集团计划2015年10月推出第一款电动车产品。2月3日,易到、奇瑞、博泰三方宣布,将创立“易奇泰行”合资公司,推出一款共享的智能互联网电动汽车,该车只租不卖,租一天只需99元。此外还有一些IT和家电企业也“摩拳擦掌”。

就在乐视、易道等互联网企业强势造车之时,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并没有闲着,它们在互联网汽车领域的布局也已全面展开。早在2014年7月,上汽集团就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腾讯与传统车企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强。近日,腾讯与上海通用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百度也发布了其车联网解决方案。随着百度牵手优步、与多家车企结成战略合作等大动作,百度急欲凸显出其要在互联网汽车领域抢占制高点的雄心。阿里、百度、腾讯三强的互联网汽车角力或许才刚刚开始。

这些天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更是将汽车尾气排放推到了风口浪尖。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传统燃油汽车带来了三大与生俱来、难以克服的问题:能源短缺、尾气排放、交通拥堵。而互联网汽车的三大关键词: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好像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灵丹妙药。从当前的发展大局下看,互联网企业挥斥重金“入侵”汽车领域,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机遇与风险共存。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乘用车增速放缓将成为新常态。中国汽车业或许可以借助互联网汽车浪潮获得机遇期。因此,在现阶段,国内传统车企纷纷主动拥抱互联网浪潮。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表示,上汽集团已经不满足于此前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定位,公司将谋求向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的综合服务商转变,上汽集团在互联网汽车领域的布局计划将继续推进,后续将有更新动作推出。而近年来自主品牌增速迅猛的长安汽车,也在拓展互联网汽车领域。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说,不论你接不接招,互联网汽车时代都已经来了,这是大势所趋。对于车企而言,如何更好地适应、满足消费者对车联网的需求,才是关键。

互联网企业蜂拥进入汽车领域、汽车企业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之时,但是一些行业人士也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汽车热潮提出了质疑。“互联网造车仅是一个概念,汽车作为传统的制造行业,互联网不具备颠覆的条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目前,互联网给汽车销售端带来较大的冲击,这是一种创新模式,但要彻底颠覆汽车制造业,这只是个玩笑。
近日召开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上,对于涉足电动汽车领域传闻,雷军明确表示,三五年之内小米不会做电动汽车。他表示,“小米布局已经完成,这跟市场好坏没关系,我们专注的把现在几个产品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雷军的表态无疑给雄心勃勃的互联网企业泼了一盆冷水。小米在近期内不会涉足电动汽车行业,我们不清楚这是否是雷军放出的烟雾弹。但理性的分析,放烟雾弹的可能性不大,小编以为小米不做汽车,并非它不想做,实在是它目前还做不了。客观地讲,小米在手机行业的成功已经登峰造极,它的产品、它的营销策略,它的行业冲击能力,国内同行业的对手们几乎难以超越。但是,汽车不是手机,汽车不是路由器,汽车不是电视,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做智能空调,尚且需要和美的联盟,更何况是汽车呢!
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汽车的机械性能积淀不是手机行业的“简单组装”所能代替的。现在的汽车业巨头们那个不是经过了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沉淀,几代人的积累,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汽车行业是机械工业中权重最高的子行业。不管是传统能源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它首先是汽车、是机械。汽车质量的优劣,口碑的好坏,在于原材料、在于组装水平、在于电子设备、更在于其机械性能方面的积淀。
举个简单的例子,近两年一些大品牌汽车不断地爆出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但国人依然趋之若鹜。为何?其在机械性能方面的优异表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国产汽车与国外优秀品牌的最大差距。

无人驾驶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这是无疑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两个方向。之前结束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奥迪宝马等厂商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很让人震撼。与无人驾驶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我们见的已经很多,可它需要的科技含量与无人驾驶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甚至应该不次于无人驾驶汽车。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特斯拉,因为研发成本高,在国外的售价就高达八九万美元,在国内更是以近百万的价格被称为土豪车。

北美国家推广的新型能源动力汽车主要采用了混合动力系统;欧洲主要采用混合动力系统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开始应用在线快充系统,日本主要以混合动力客车为主。这些技术,怕是那些想要造车的互联网企业都难以具备吧!就拿乐视要打造的超级汽车来说,汽车行业的技术突破非常艰难,乐视依托几百人的团队就想完全独立造车,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马云曾说,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小编认为在全球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制造的互联技术升级也势在必行。但是现在那些互联网企业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即便猪能拥有梦想飞上天,而一旦没有翅膀协助,猪或许也只得承担摔死的现实。互联网造车这匹狼真的来了么?他和我们的距离还远得很呢。
本文版权归河南新浪汽车用品频道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并提供原文链接!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