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南>新闻|美食|时尚|城市|旅游|同城|汽车|新车|降价|试车

武评专区 > 正文

原创武评:深陷泥潭的汽车经销商

新浪河南汽车用品    2015年03月13日17:39   新浪河南汽车用品频道 字号:

  2014年已经过去了,相信绝大多数汽车经销商都笑不出来。虽然说14年我国汽车销售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这亮丽的数字背后却是经销商的大面积亏损。所以14年才会出现宝马经销商迫于压力集体“逼宫”,奔驰,奥迪主动补贴的情况出现。

  从14年12月份开始无论车企还是经销商,恐怕大多数都处于“夜不能寐”的状态。原因就是高企的库存。压库再次成为众多经销商的“梦魇”。于车企来说,压库是年末提高销量的利器,良好的业绩需要压库“出一把力”,而对于经销商来说,压库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压力和更大的销售压力,这两种压力均会给经销商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深陷泥潭的汽车经销商深陷泥潭的汽车经销商

  无奈之下,经销商只有年底冲量销售,打出多种促销牌,吸引消费者前来选购。多款车型的汽车售价都低于进价,近乎全部的经销商都在亏本卖车。这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在近期的国内汽车市场却屡见不鲜,也让年末的汽车市场多了几分“疯狂”的意味。根据近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相关调查显示,近乎全部的经销商都反映存在价格倒挂问题。目前,除了保时捷等豪华品牌外,包括奔驰、宝马在内的一些高端品牌也出现了价格倒挂问题,中低端品牌相对则更为严重。所谓的汽车销售价格倒挂,就是新车的销售价格低于经销商进货价格,毛利润为零,甚至为负数。进入2014年下半年,车市价格倒挂已成为了汽车流通行业的常见现象,尤其是在汽车经销商年底冲量时期更是愈演愈烈。

  目前国内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高库存的困境,这一方面会占压不少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汽车供应商在年底会有相关考核,经销商只有完成供应商制定的销售任务才能获得销售返利、提车返利等一系列返利,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汽车经销商便会亏本卖车,失去销售利润。否则库存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卖出去,最后受损最严重的还是经销商。

  经销商为了消化掉库存往往要支付更高的财务成本和促销成本,但有时厂家的返利并不足以抵扣这部分成本,这就导致有些经销商采用虚报销量的手段以此拿到厂家更多的返利。而且虚报销量也会影响厂家制定下一阶段市场政策,继而使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深陷泥潭的汽车经销商深陷泥潭的汽车经销商

  造成经销商销售价格倒挂以至大面积亏损的局面,小编以为汽车厂商更是难逃其咎!一些汽车供应商,由于前期的市场预判不准确,造成产能过剩,同时在定价方面片面追求高价格,没有正视市场的实际需求,最终给汽车经销商造成巨大的压力。据报道今年各大车企的增长目标都定在20%左右,但是市场实际销量的增长却只有10%,这从根本上导致了供需矛盾的出现。

  现在经销商们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那就是关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修订。现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于2005年4月开始实施,由于《办法》规定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方面均由汽车供应商控制,汽车厂家建立了在市场中的强势地位,强制压库、搭售车型,导致经销商们苦不堪言。

  据了解,尽管相关细则还没有公布,但新《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建立平等的契约型厂商关系的新底线规则,不仅对实现厂、商关系平等合作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对消费者也会产生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

深陷泥潭的汽车经销商深陷泥潭的汽车经销商

  一、4S店高成本扩张风险将受控

  由于品牌维护的需要,很多厂家对经销店的占地规模、建筑风格、装修档次等都过于严格。很多4S店的建店和运行成本高企,因此经销商大都靠借贷度日,包括土地是租赁的,建店成本是银行贷款来的,汽车进货抵押合格证进车。前期的车市热销时利润高回本快,因此经销商多建店是赚钱最佳模式。而近几年的城市土地价格暴涨,租金也不断上涨,社会融资成本也是居高不小,职工工资也不断上涨,因此经销商4S店的各方面都是高成本的运行。随着新《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实施,厂家也会逐步改变观念,从经销商利益角度按照合同和规范厂家自身行为,不再过度约束经销商建店的指定采购等盘剥行为,4S店也会务实收敛,这对经销商建店成本降低有益。

  二、网购电商冲击将减小

  随着网购电商的发展和网络信息透明化,不仅服装、家电、数码等产品的实体店运营压力不断加大,车价促销信息也变得透明起来,使得消费者购车的议价能力大幅增强,经销商销车毛利不断下降。这都导致了经销商的运营日益艰难,这种现象不仅是乘用车品牌4S店的困境,也是大部分实体零售行业的共同困境。

  汽车厂家是品牌授权销售,这一点保持不变,实际上保护了实体经销商的市场份额。随着新《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实施,厂、商区域网络的稳定性增强。整车企业的电商运作会更多考虑实体4S店的利益,网络销售仍会依托区域经销商的资源,同时电商销售的规模会酌情考虑扣减区域经销商的销售目标和指标,电商对实体经销商的冲击不会持续加剧。

深陷泥潭的汽车经销商深陷泥潭的汽车经销商

  三、经销商进销自主性增强

  为追求销量目标,厂家的激励性销售政策给经销商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而新建店抗风险能力较低,由于没有人脉积累,利润来源单一,常态化的库存就比较高,如果新车稍微有所压库,就会造成亏损。现在的经销商年度融资成本动则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在经销商运营成本中占比过大。经销商最怕的是厂家压库。这也导致豪车经销商的厂商矛盾加大。因为豪华车的单车价格和资金成本偏高,跌价风险大,因此近期的豪车经销商抱团“造反”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在禁止不合理的强制搭售之后,经销商进车的自主性就会增强。此次新修订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对经销商的持续经营有保障,厂商年度的授权经营合同期限延长到5年以上,经销商日常经营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在经销商库存压力较大时敢于停止进车,厂家也不能用合同续签等压制经销商进车。这也迫使厂家生产需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前期的生产指挥销售的厂家运行模式也会改变。而未来厂、商合同也会更好的约束退出行为,经销商随意更换品牌的损失也较大。

  四、厂家放松维修利润盘剥

  汽车厂家的考核目标和硬性约束让经销商的运营成本上升,尤其是配件加价率过高导致经销商的售后利润损失较大。未来的平等合同对经销商的自主进货带来更多选择。由于目前经销商盈利较差,厂家对配件的约束实际是逐步放松,经销商集团的多元化维修体系也有发展的新机遇。这也符合厂家提高4S店维修竞争力的需要。

  要改变当前的尴尬局面,需要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携手努力,厂商对经销商要放权,多些支持少些压榨,才能形成双赢的局面。

  本文版权归河南新浪汽车用品频道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并提供原文链接!

了解更多郑州行情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编辑:武瑞)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