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重要的女人住在丽兹酒店30年
酒店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存在?很另人费解。从用途上说,它不过是给旅行者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场所,或者给一次聚会提供了一个碰头的地点,仅此而已。
如果真的如此简单就好了,全世界的酒店从业人员也不用挖空心思搞什么设计,只要提供两餐一宿,自然就会宾客如云。可是,并非这样。人们对酒店的挑剔甚至都出乎自己的意料,而对酒店的感情也远非一个休息场所能解释。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生活在酒店中,有些人把酒店当作自己灵感的来源,有些人哪怕只在其中住一天,也要让房间刻下自己的名字,有些人对酒店的热爱超过了自己的家。也许,对与我们这些“正常人”来说,这样的故事匪夷所思。但是,有些人的灵魂,天生就镶嵌在酒店的黄铜门把上。
1934年,Coco带着钟爱的漆器屏风搬进了丽兹酒店,其实这就是她的私人住宅。这是一间面向旺多姆广场的套房,推开窗走上小巧的阳台,就可以俯瞰广场上的车流,平视青铜柱上的拿破仑。从此,她把丽兹当成了自己的家,经常在此接待友人。访客名单中包括毕加索,达利,Cocteau等文艺界如雷贯耳的名字。Coco在这里一直住到1971年,1971年1月10日,88岁的她把最后一丝气息也吐在了那间豪华卧室里。
这个女人的全名是——Gabrelle Chanel。20世纪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她几乎拥有了一切:与世共睹的才情,盈盈冉冉的体态、美丽精致的容貌,鲜有几个能及的财富和名声,不间断的爱情,但是,她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家”。 1934的年春天我们的时装皇后,带着她的女仆入住丽兹酒店,直到1971年1月10日,三十多年一直住在丽兹酒店。
丽兹酒店位于巴黎一区的旺多姆广场北侧。外观十分内敛,门脸低调,只有走进去你才知她内里的豪华精致。它于1898年由被称为“世界豪华酒店之父”的凯撒?丽兹创办,以最完美的服务,最奢华的设施、最精美的饮食和最高昂的价格享誉世界。Chanel曾说:“丽兹是我家”。 Chanel去逝后,酒店为了纪念这位特殊的客人,把她的长包房改名为 “Suite Coco Chanel”并一直坚持在房内喷洒“Chanel 5号香水”。
Chanel为什么要一直在酒店里生活
Chanel为什么要一直在酒店里生活?这个问题实在让人挠头。在Chanel的传记里,Marcel Haedrich这样写到:“Chanel小姐的时代是一个神权时代:出身高贵,拥有金钱的、人享受特权。不把她放在这个时代里是无法了解Chanel小姐的。她深受这些习俗之苦,但还是接受了。然而,一旦摆脱了贫穷后,她自己也利用这些习俗,好像她生来就是享受特权似的。”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对自己困苦的童年岁月,Chanel女士有什么样的感慨,但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对她人格的影响,却是那样无法抹去。孤儿院的生活让她有着异于常人的坚强,但这种强硬有时是那么病态和不可理喻。Chanel是世界闻名的时装设计师,但她对金钱对名望对地位的兴趣好像远比时装大。更不要说由于她的个性,虽然一直被名利所包围,但却孤独终老,死后的葬礼也没有什么人参加。Chanel生前身边围绕着各种优秀的男人,但她的心,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敞开过,她一生树敌无数,永远在和别人较量战斗,但是,这样的生活是她真正喜欢的,还是不得不选择的呢?她一生追求爱情,可是却从没有拥有过,哪怕离组织家庭只有一步之遥,Chanel也选择了放弃,是世界辜负了她,还是她自己的心,本就在无尽的漂流之中,永远没有航行的方向?
在她最著名的情人威斯敏斯特公爵结婚的时候,Chanel说:“世上有很多公爵夫人,可Chanel只有一个。”世人都佩服Chanel的独立清高,可是Chanel是不是用这句话,也堵死了自己追求人间幸福的道路呢?恐怕除了丽兹酒店的门牌,没有人能知道。
人生的轨迹多么奇妙,如果Chanel能提前十年来到丽兹酒店,她也许会遇见一位贫穷但可爱的美国小伙子。不久后,他的名字也被世人传诵。海明威。
海明威铸造马蒂尼在丽兹酒店的“发迹史”
海明威在1925年的一天,第一次走进丽兹酒店的大门。从此,与丽兹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是采访完西班牙内战还是二战结束,只要他一回到巴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丽兹。他在这里和朋友谈论时政,更多时候是研究赛马,还帮着酒保们下注。1944年8月25日这一天,是巴黎从法西斯铁蹄下得到解放的日子,神气的海明威将军率领他的部队,像当初前去保卫马德里的工人营一样,坐着坦克车,穿过香榭丽舍大街,前去“解放”当年的根据地——丽兹酒店,跟随他的还有大卫?布鲁斯上校(后来为美国驻法大使),战前他们经常一起来丽兹的“小酒吧”。
此时,丽兹因为战争而处于半瘫痪之中,酒吧已经停业,留守在酒店值班的只有一个副经理。当他认出了这两位老顾客之后,就谦恭地迎上去问饭店能为他们做什么,海明威看了看身后兴奋、邋遢的士兵,说,“73杯马蒂尼酒怎么样?”马蒂尼就这样成了一款名酒。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