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民俗茶馆]河南南阳独特的端午习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8日23:31  河南旅游资讯网

  地处汉水、淮河流域的南阳盆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时代,楚国在此设宛邑;战国时期,秦灭楚而建郡。在今南阳西100公里,有一处古迹叫屈原岗,是当年屈原“扣马进谏”阻止楚怀王西去秦国接收割地骗局的地方。南阳人敬先贤,仰英灵,即使在平时,也常有人到此凭吊屈原,若逢端午节,更为城乡百姓传统观念中的圣洁仪事。

  “蝉翼为重呵,千钧为轻,国民遭难呵,我枉有廉贞。”这久传不衰的名句,铭刻在代代南阳人的心坎上。屈大夫忠心报国,却遭馋言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当他听到楚国被秦国灭亡的消息时,悲忧交加,投汩罗江自尽,以死来证明其矢志报国的忠贞之志。屈原作为中华民族爱国先驱的代表人物,南阳人敬仰他是弘扬一种民族气节、爱国情怀。西起伏牛山麓,东到桐柏山下,南起新野平川,北到鲁山脚下,方圆数百里,上下几千年,逐渐形成了南阳人的端午习俗。

  佩戴香囊

  香囊,南阳人又叫它香布袋,它是端午节南阳民间敬屈原的一种特色饰物,狗、猫等小动物及三角、菱形等几何造型,做工精美的香囊异彩纷呈。既散发着群体文化的泥土芳香,又展示着南阳人的艺术造诣。香囊内装有苍术、白芷、辛荑、排香草等中药配制的香料,佩戴它有祛风、理气、止痛、通窍之功效,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对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对孩童具有防病健体之功效,亦寄托着大人祈求屈大夫保孩童一年平安之企盼。

  绑戴五色线。五色线与香囊并用。五色线喻指龙筯。因为是龙伤害了屈太夫的尸身,老百姓就把它的筯抽了,缠在孩童们的手腕上、脖子上,让那些害人的家伙,不敢再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贞洁的孩童们。

  门头插艾

  五月南风添新柳,家家柴扉插青苗。这青苗就是艾(蒿)。艾不仅有驱虫的功效,在南阳人的心理内涵中,还有避邪消灾的寄托。传说唐朝末,黄巢义军兵临南阳新野城,黄巢路遇逃难农妇,告诉她决不伤害穷苦百姓,并相约门前插艾为号。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插艾农家果然躲过灾难,从此留下了“有艾不杀”的佳话。

  涂抹雄黄

  南阳人过端午必备雄黄酒和端午插艾一样,都是从遥远的传说中演化而来。不过,南阳人涂抹雄黄酒,除了记着《白蛇传》中那个挑拨许仙,让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导致这位蛇仙现了原形,一对美满的婚姻遭到破坏的老法海这层意思外,另一层意思是,通过涂抹雄黄酒,预防温疫、脑炎等病菌的侵袭,达到百病不入的效果。

  河里洗澡

  “兄弟,老表,白河洗澡。洗里白,上不来,洗里黑,气得哭。”这是南阳官庄、新野、邓州一带流传的童谣。每逢端午节,沿白河两岸的南阳人,大清早便纷纷赶到白河,洗河水澡,至今仍然如是。传说河里洗澡可以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因为屈原是在汩罗河里以身殉国的,所以,南阳人就以此方式表示对他的凭吊和悼念。

  端午,又称送时节。在新野、邓州、唐河一带,凡新嫁姑娘之娘家,端午节前要给男方送草帽、雨伞、扇子,凉席等,称作“送时节”,以示亲家对新女婿的关爱之意,此习俗至今,偶有沿用。

  包粽子、煮鸡蛋、炸麻叶、蒸大蒜。据传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不让其尸身免遭鱼虾吞噬,纷纷制作粽子、鸡蛋、麻叶、熟蒜等精美小食品投入江中而喂之,表示抚慰忠魂的哀思与寄托。其实这也是南阳民间一种寄物言志、抒发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相关报道:浙江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组图) 2009-05-27 10:49:36
          原味端午民俗游推荐(组图) 2009-05-21 13:07:29
          端午民俗游戏亮相豫园(图) 2009-05-18 10:04:05
          嘉兴举办己丑端午民俗文化节摄影大赛 2009-04-22 10:58:22
          齐鲁•涧桥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隆重举行 2008-06-06 11:16:02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