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旧有的丧葬习俗繁杂。人死后, 其子女要立即央人到各亲戚家“报丧”,待亲戚到齐后,即入殓钉棺,多数人自死到葬,一般不超过七天, 其间晚辈子(女)孙(女)要昼夜守灵。埋葬前一天下午和晚上,要举行“请牌位”(上坟请祖宗阴灵)、“压纸”、“上馔菜”(即祭奠亡灵)等仪式。出殡时,晚辈子孙和亲属均头戴孝帽, 身着孝衣, 手拄哀杖哭送柩到坟。棺木放入墓穴后,子女各填三锨土后反家,然后由“忙工”填土封墓。葬礼结束。葬后第二天,子女上坟前“溅汤”。死后每逢“七数”直至“七七”及“周年”,子女和亲友要上坟祭奠。三周年过后,孝子脱孝。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丧事简办。60、70年代,不少农村改革葬礼,人死后由生产队主持开追悼会, 子女臂戴黑纱,革去了带迷信色彩内容,但进入80年代后大多数又恢复了原来程序,死葬前一天用“吹手班”改为用音响车、放电影。1999年以来,全市实行殡葬改革,除深山区个别地方和回民等少数民族外, 禁止棺木土葬,一律推行火葬。
回民实行土葬、速葬。按伊斯兰教经典规定,死者在家停留不得超过三天,不准赔葬衣服。葬前将死者抬上榻布(公用的木质床),用清水洗身,接着用白布将尸体穿裹(男三件,女五件,即白布做的大单子8尺,小单子7尺, 内衣5尺,女子外加腰裙4尺,盖头三尺),悼者绕尸 体一周作告别仪式,然后开追悼会, 由阿訇念“展达子”(追悼词),而后入坟。葬前,由死者家中长辈带领死者子、侄到坟地点明穴位,挖南北方向之墓穴,穴底北头再挖穿堂,将死者放入穿堂后,封住堂门, 填好墓穴, 留下坟墓。墓两头各栽树一棵。死者死后7天、40天、百日、周年,家属请阿訇到坟颂念“天经”,并炸油香送至亲朋邻友。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