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环翠峪东沟村一座大山山腰中,原有一个高5米、宽10米、深40多米的大洞,附近的人都叫它盘古洞。1992年4月,荥阳文物部门发现里面有石斧等古人类生活遗迹,洞壁上有刻记的符号,将其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天前,一村民放牛时进入山洞乘凉,在洞底处见有水渗出,向下挖时突现一洞。随后村里组织村民分班向下挖,发现山洞直入山腑,里面乳石怪异。昨日挖到200米深时,发现洞中有大厅,天然水池等。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文 晚报记者 廖谦/图
盘古洞是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上午,在荥阳环翠峪管理处东沟村南的一座高山山腰中间的盘古洞附近,该村支部书记鲁延明向记者介绍这个洞的历史。以前,这个洞中栖息着几万只蝙蝠,村里人很少进洞。后来,有村民说蝙蝠屎又叫夜明砂,可以卖钱,才有人入洞去取,结果在洞里发现有石斧之类的东西。1992年,荥阳文物部门进来调查后,从洞底泥土里挖出不少古人用的石具,就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鲁延明说,看到环翠峪附近其他村里的村民都靠旅游致富,他们村中一位叫王继宾的村民,对这个积着厚厚泥土的洞产生兴趣。因为此处离巩义的雪花洞十来公里,他认为里面也该是溶洞。“2005年,他找到村委,提出承包这个山洞,自己投资,找人开挖,把洞中的泥土清出来。”鲁延明介绍。承包后,王继宾就请人清理泥土,前年,他挖到136米左右后,发现平着挖时全是石壁,很失望,认为洞到了底。两年来,这个洞就成了王继宾堆放杂物的仓库,无人问津。
放牛村民无意挖出“洞中洞”
15天前,东沟村的一位村民在南山坡放牛。因为天热,他就到洞内纳凉。好奇的他顺便到洞里面走走,到洞底后,发现脚下却是软泥。“他当时用铁锨向下挖了几下,想找点水洗洗手,挖着的地方突然向下斜着成了洞。村委立即组织人去,向下挖了没多远,就发现下面是一个越来越开阔的溶洞,还有像瀑布一样的钟乳石。”因为村民一致同意村里开挖,村里就从王继宾手中接管过来。15天前开始,村民分成两组,顺着向下的斜洞挖下去。他们还请来省里的地质专家,专家说这里是古时山中的一条河,泥土是从上游的山边冲到山洞中的。
干劲十足的村民半月掘进65米
昨日11时,记者随着该村村主任鲁明献等人进入盘古洞。在洞西侧石壁上,刻着一排状如文字一样的符号。向里走了十来米,另一大块石壁上,也刻着比较清晰的有规则的符号。“县文物考古人员来过,说这些纹路是当年住在这个洞里的人用来记事或者分享食物时用的。”顺着洞向里走,前100多米是平的,但转了几转后,山洞突然下斜。鲁延明用手对着满是黑泥的石壁一抓,里面露出洁白的石壁,“这是我们刚挖出来的。不能用铲挖了,一挖就把里面的钟乳破坏了。我们准备用水清洗,里面有钟乳石笋。”他说。
顺着泥状洞底向里走,只见怪石嶙嶙,有的如长长的刀剑,直悬在人的头顶,有的如怪兽张牙舞爪。进入200米处,向上爬了5米后,只见一个天然的大厅状的一个石室。鲁延明说,这是已经挖出来最大的石室,里面的泥土清出后,室更大,可以在里面开会。顺着石室向里,是一个天然的存水的石池。“我们昨天挖到这个地方的,看到这个大石室,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地质专家说这是一个山洞中的古河流,初步估计有3000多米长。我们村民分两班倒,日夜不停,15天就向里挖进了65米。我们准备组织更多的人,加快开挖进度。”鲁明献说。
线索提供 金振邦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