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老字号”的河南救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9日11:46  新浪河南

  9月17日,河南省文联会联合省委宣传部及全省18省辖市相关机构公示了《河南民俗经典、首批河南“老字号”、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保护名录》,共4大类209项。同时,名录公布了首批河南老字号74家,郑州合记烩面、开封第一楼包子、洛阳济世堂李占标膏药等赫然在列。

    公示名录广而全,几乎涵盖省内所有的知名民间文化资源遗产。据了解,这只是河南在保护拯救“老字号”这一商业符号,重振“中华老字号”大省风范的第一把火。

    败走麦城

    2006年9月30日,国家商务部公布了第一批434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名单,河南遭到重创,损失堪比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

    此前,河南拥有43家“中华老字号”,走在全国前列。在商务部最新一轮的评选中,河南却仅有21家企业递交了“中华老字号”申请,而最终入围的则更为可怜,只有开封第一楼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市真不同饭店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商丘大有丰酱园和洛阳酒家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通过初步认定,其他先前的39家企业痛失“中华老字号”这一金贵的商业符号。

    郑州市民熟悉的“老三记”——合记烩面、老蔡记蒸饺、葛记闷饼中,“葛记”因经营等原因早早放弃申报,“合记”和“老蔡记”也未能捍卫餐饮老字号的荣誉。河南省另一个非常有问鼎实力的“道口烧鸡”,因为两家企业“打嘴仗”,而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能获得。而享誉神州的“十三香”,由于王守义老人的辞世,无人积极申请;包括杜康、林河等知名品牌在内的白酒企业也无一申报。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获批的分别为67家、52家、36家、35家、30家,占总量的50.7%,成为“中华老字号”大户。而河南还占不到总量的1%。

    对此,有媒体称,河南这个曾经的“中华老字号”大省丢掉了“金字招牌”,文化大省河南与“中华老字号”这一商业符号渐行渐远。一时间质疑声四起:众多让人为之自豪的河南“中华老字号”难道就此衰落了?

    痛定思痛

    河南“老字号”企业败走麦城,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索。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对河南“中华老字号”的现状进行了探访和深究,并详细归结了网点破坏严重、体制限制发展、技艺传承困难、产权归属不明等影响老字号复兴的问题。

    河南商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慧玉称,河南在申报“中华老字号”的起点上就已经落后了。据了解,河南首批申报的企业总数才21个,而且申报的质量不高,譬如说,仅胡辣汤就有河南京遥食品有限公司、西华县逍遥镇文学系列调味品厂、舞阳县隆源斋闪家3家申报。张慧玉对此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河南省商务厅商业改革发展处处长周遂认为,省商务厅之所以向商务部只报了21家企业,与申报时间仓促、有些地方的宣传力度不足以及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同时,部分企业包括合记烩面、老蔡记蒸饺、精华眼镜等知名企业,由于申报的材料不够充分,或者财务报表不合要求,失去了申报资格,痛失“中华老字号”招牌。

    同时,张慧玉与周遂均表示,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有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有相当多的企业具备“中华老字号”的各项条件,若逐步引导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向老字号的评判标准靠拢,相信第二批名单中,中原“老字号”将占据一席之地。

    重拳出击

    “中华老字号”是一个商业符号,面对河南“中华老字号”不足全国总量1%的尴尬,为了使老字号这一“名牌中的名牌”精华得以传承,2006年以来,河南文联会、商务厅、宣传部联合各省辖市有关部门制定了《河南民俗经典、河南“老字号”、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评审范围及标准》,致力于河南保护名录建设,力促河南的传统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发展。

    9月17日,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经过一年的普查、记录、申报和评选工作,点燃了第一把火,向社会公示了首批河南“老字号”等保护名录。“中华老字号”企业开封第一楼包子、商丘大有丰酱园、洛阳真不同饭店都位列其中。此外,亦有郑州合记烩面、宝丰裕昌源宝丰酒、洛阳济世堂李占标膏药、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成老店以及郑州精华眼镜行等71家入围首批河南老字号。

    河南省餐饮协会的有关人员表示,保护名单的出炉不仅抢救保护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推动了河南文化建设,促使了当前仍然存活的河南“老字号”作为一种文化资本融入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力于实现“中华老字号”这一金字招牌在河南复苏。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