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五年(980年),19岁的寇准进京赶考,当时宋太宗在录取进士时,侧重选拔年长之人,有人劝寇准把年龄改大一些,寇准却郑重地说:“我考取功名就是为了报效国家,怎能弄虚作假!”
寇准
为官以后,寇准更是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论在朝堂上下,还是对大官小官,只要有不对的地方,寇准都据理力争,决不退让。有时当着皇帝的面,和其他大臣争论起来,连皇帝都无法制止。
淳化二年(991年)春天大旱,宋太宗召集群臣讨论,大家都说这是自然灾害,只有寇准大声道:“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说大旱是由于刑罚不公造成的。宋太宗就问有什么不公的事情,寇准说:“祖吉、王淮两人都因受贿犯法,祖吉得到的赃款少,却被杀了;而王淮因为是大臣王沔的弟弟,获赃甚巨,只受了杖刑,后官复原职,这难道公平吗?”宋太宗急忙进行调查,事实确实如此。于是,从重处理了王淮,褒奖了寇准。
不但是朝廷大臣,就是对皇帝,寇准也一样直言不讳,毫不客气,甚至要与皇帝论是非曲直。端拱二年(989年)的一天,寇准在大殿上奏事,言辞非常激烈,宋太宗听着非常生气,几次打断寇准的话,寇准就是不听。宋太宗大怒,起身离座向后走去。寇准却一步上前,拉住宋太宗的衣角,不让皇帝走,硬把宋太宗拽回座位上坐下,自己坚持把话说完。当时,殿上的大臣都以为寇准这次要吃苦头了,全天下谁敢在皇帝生气的时候,拉着龙袍不让走,那是犯上的大罪。没想到宋太宗坐下以后,头脑冷静了许多,听完寇准的话,不但不生气,反而大加表扬。
此后,宋太宗对寇准更加信任和重用,深有感触地把寇准和唐太宗时著名的“诤臣”魏徵相比,说:“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这是当时对大臣的最高赞赏了。(原文转自大河报。配图来源网络,与原文无关)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