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走街串巷,寻街觅食这么久,

遇见了很多爱吃会吃能吃的美食店主,

也听到过很多或有趣或质朴的美食故事,

很多时候,

食物本身就足够吸引人,

而食物背后的故事,

会更加的打动人。

今天小微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走街串巷以来,

遇到那些有温度的郑州美食。

在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

还保留着些许老郑州痕迹的只有西郊了,

曾经撑起一座城的棉纺人如今也已年过花甲,

过上了慢生活,街道里是浓浓的烟火气。

 在岗坡路上有一家粮油小店,

门口放着一辆电动三轮,车上是石灰、锯末,

看到这些就明白,

这家是加工变蛋的,错不了。

 小微仍记得儿时家属院里老奶奶做变蛋的场景,

无奈世事流转、城市变迁,

家属院早已改建,

曾经的人和事也成了过眼云烟。

虽然变蛋在超市、餐馆随处可见,

但对加工变蛋的认知,

似乎只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 

 老常是周口人,

做变蛋已有三十年的光阴了,

之前一直在工厂,

工厂关门后就一直在这家粮油店里,

继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

小微去的时候正赶上老常加工变蛋,

看着老常将鸡蛋沾满石灰浆,放在锯末里滚上几圈,

一个接一个,转眼间,一筐鸡蛋已经做好,

接下来就是放在黑袋子里等待化学反应生成,

再拿出来晾干就可食用。 

 

 

拿起一枚晾干的变蛋敲打, 

磕去外层的石灰泥,看到了原色的蛋壳,

继续磕,剥开蛋壳后,

露出金黄通透的鸡蛋,

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诱人。 

这枚是正黄变蛋, 

顾名思义,就是蛋黄位于鸡蛋的正中央,

这样的变蛋切开后蛋黄分布均匀,摆盘更好看。

老常骄傲地说,“我是郑州正黄变蛋第一人,

在别家很难找到这手艺。” 

将剥好的变蛋一分为二, 

蛋白晶莹剔透、韧劲十足,

蛋黄中央未彻底凝固,油汪汪的很是诱人,

老板娘加入生抽、醋、香油简单调味,

一道经典凉菜就这样端到我们面前。 

老板娘提醒到,这颗蛋刚经过成熟期晾干, 

吃到嘴里可能还会带着些碱味。

小微尝了下,调味刚刚好,香油味浓郁,

足以遮盖初入口中那份涩涩的不适感。

老常说,

“这变蛋一定要配我家的石磨香油才更香。”

家丰粮油店(老常变蛋) 

价格:变蛋加工费 1元/斤

地址:伏牛路岗坡路交叉口向东50米路北 

 提到伏牛路,

相比方秀华、红灯笼、葛记焖饼、

汝河夜市、 延庆祥炸鸡、合记烩面、胖子砂锅……

这些路边的老店,

一个鸡蛋灌饼摊好像光芒暗淡了不少。

不过细细品味之下, 你会发现,

清晨一睁眼,唤醒你味蕾和一天心情的早点,

恰恰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摊。  

 这口记忆中的鸡蛋饼,

我吃了24年。

老板93年从信阳来到郑州,扎根伏牛路,

从每天早晨5点开始出摊,10点收摊,

风雨无阻。

最重要的,五年了还是3块钱一个。 

 两口子一开始来到郑州才刚过而立之年,

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

于是乎做了一个鸡蛋灌饼摊。

在那个胡辣汤为王,

四大金刚(油条,菜角,糖糕,包子)

辅佐的早餐圈,

这个来自豫南的特色小食在当时还很新鲜。

 灌饼的精髓就在于一个灌字。

敲开一个鸡蛋,加了盐、葱花,

打成微微起泡的蛋液,

迅速撕开煎的起酥的饼心,

然后灌进去,再合上,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点都不能拖拉。

老板灌个饼,从打蛋到给饼反面封口,

不超过7秒。

 放入中火的烤炉中,

 出炉再刷上豆瓣酱,

放上老板自制的小咸菜。

这口堪比米其林的享受,

仅仅只需要三元。  

鸡蛋灌饼 

地址:伏牛路颍河路西200米郑缆技校对面院子内

(找不到问门卫) 

 面鱼这东西,小时候吃到过几次,

那时候觉得也没有多好吃,

心想就是升级版的凉皮嘛,

不过也是奇怪,在我眼中平平的面鱼,

多年不吃但也时常的惦记着。 

做了美食编辑之后, 

才又找到了面鱼的线索。

百花路一个家属院门口,

不起眼的小摊,就是横扫一众吃货的石记面鱼老摊。

老板做面鱼已经有20年了,

最开始在友爱路卖面鱼,

后来城市改建,才搬回到百花街这里。 

虽然只是一个小推车的流动摊位, 

但20年坚持经营下来也着实的折磨人,

面鱼虽然看起来不起眼,

不过做起来也是费事,老石每天早上五点起来,

开始做面鱼,弄面,滴漏成面鱼状。

从一个年轻小伙做成了大叔,

食客们也从蹦蹦跳跳的孩子们,

变成了拖家带口的别人家爸妈。 

 一碗面鱼,半碗小料,

酸白菜,萝卜丁,韭菜,麻酱……

老板放料的时候,也是绝不含糊,

大勺大勺的放,生怕味不够,吃的不痛快。

一碗下肚,酸爽解暑!

小时候关于夏天的记忆,

从味蕾一下全都回来了。

 石记酸辣面鱼 

地址:建设路百花路向南100米路西

(房管局西边家属院内) 

   前几年在郑州西郊20年往上的老店,

 

 随便找了去,一抓一大把,

这几年好像老店也少了一些,

不过一些老店依然坚挺,

手艺人们依然20年如一日,

起早贪黑的经营着自家小店,

好东西是需要传承,

不管是黄金变蛋还是酸辣面鱼,

在这个人人追求高level的年代,

在许多不起眼的街头巷尾,

往往藏着许多惊喜。

小微在这里也正式向你们发出征集:

 寻找郑州街头老手艺老味道的传承人!

不平凡的好味道,

或许就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