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a k e  F a h i o n   N o t   W ar

下雪天最想吃什么?下雪天最想吃什么?

 

每年下大雪的日子

潮妹都特别怀念小时候

在这种大雪纷飞的天气里

踩在雪里面一边听咯吱咯吱的声音

一边瞄着街边小店的花花绿绿的炸串儿

香气四溢的关东煮

手里捧着一块儿烤红薯

满满的全是安心

好像只有下雪的时候

这份关于郑州味道的童年记忆才会被唤起

今天潮妹给大家推荐6家下雪天必吃的小馆子

一起来找童年呀~

 

港味虾饺皇

x

地址:桐柏路棉纺路交叉口向南20米路东

人均:35元

 

 

是潮妹的小闺蜜推荐给潮妹哒一家小馆子~据说有正宗的广式口味哦~藏着实打实虾仁儿的虾饺皇,从虾饺微微透明的表皮就能看出里面虾仁的粉嫩,十分诱人。软糯的虾饺皮裹着Q弹的虾仁,真是让潮妹回味无穷。

 

 

 

虽然虾饺是招牌,但爱吃榴莲的潮妹还是先迫不及待的尝了尝榴莲酥。本就知道榴莲酥外皮应该酥脆,但一口下去,还是超出了潮妹的预期。外皮酥脆入口即化,榴莲味浓郁的如同是一块新鲜榴莲。老板娘介绍说,他们家的榴莲酥,用的都是纯粹的榴莲肉,不加其他任何调料,才能另榴莲味如此够分量。

 

 

虾饺馆是老板娘从父辈手里接过来的馆子,老板娘的老公是佛山人,曾经是星级酒店的点心师傅。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苍蝇小馆,却有着一个大厨,颇有一分卧虎藏龙,扫地僧的味道。

 

20年称霸郑州的炒面王

 

 20年称霸郑州的炒面王

x

地址:丰产路文化路向东800米

人均:15元

 

 

 

老早就听过这家炒面王,直到上周才去拔草。店面虽然隐于深巷,但是闻着炒面的香气就能找到。潮妹和小伙伴去的时候正值午饭时分,店里的食客早已换了一波又一波,正对着门的收银台前老板娘异常忙碌,“两碗肉丝炒面”、“一碗鸡蛋炒面”食客们来到大都比较分散,但是大家的选择却都是一样的。

 

 

 

 

炒面很快就被端上了桌,热气腾腾的。并没有像大多数店里那样华而不实,看起来特别的简单家常。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面条没有蒸,而是直接用生面条进行炒制的,这种做既保留了面条本身的味道,使得面条在劲道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其酥脆而不油腻的口感。

 

 

除了炒面,店里还有盖浇饭和瓦罐供大家选择,这里的瓦罐看起来也是很有年代气息了。瓦罐的汤是直接高汤炖出来的,不添加任何香料,所以味道上格外的地道和浓厚,再加上蔬菜、丸子粉之类的完全是妹子的最爱!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瓦罐,那温暖就不言而喻了吧。

 

西郊人的青春记忆品品味

 西郊人的青春记忆品品味

x

地址:工人路与互助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南

人均:15元

 

 

 

没有显赫的门头,也没有精致的装潢,微微发黄的白色门头,不知道见证了多少孩子在这里长大。最早的时候品品味只是在空军医院后门开的一家小小脸,一个小门进去,很小很小的一个店,三四张小矮桌,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就是品品味的全部了。最开始的时候只有炒凉粉,每次去西郊的亲戚家玩,都要吃一碗品品味的炒凉粉。

 

 

 

其实吃过这么多美食,潮妹最爱的还是品品味的炒三掺。麻酱的香首先攻破味蕾,孜然味道紧跟其后,凉皮劲道,米皮软糯,凉粉在里边也不会觉得多余。并不怎么打眼的炒三掺,在味道上还是颇为抢镜。

 

 

 

隐藏在伏牛路的红灯笼

x

地址:中原路与伏牛路交叉口

人均:35元

 

 

潮妹前几天去红灯笼的时候天气格外冷。馆子后面就是斑驳的老式居民楼,老食客们在馆子里喝酒,夹菜,聊天,吃的满头大汗,也聊得热火朝天。潮妹忽然觉得这就是生活本身应该有的样子吧。

 

 

根据老食客的推荐,潮妹点了店里面的特色菜干香麻辣鱼。这是店里的招牌菜,几乎每桌必点。鱼是先经过切块炸过再炒的,酱汁儿是辣椒、麻椒、葱花、蒜蓉淋上热油,再瞬间浇在炒好的鱼块上,有些许的酸甜,但重头戏还是在麻辣上,后味非常浓郁。鱼端上来时,上面盖着一层花椒和芝麻碎。

 

 

 

夹起一块鱼肉蘸上酱汁儿送入口中,炸过又蘸上酱汁儿的金黄表皮包裹着白嫩细腻的鱼肉,满口都是鱼肉的细腻感和椒麻鲜香的滋味,连鱼骨都是酥脆的。

 

 

 

干锅惊雷笋也是店里的特色菜了,微微辣的口感,主打一个鲜字。下面是一个铁的酒精炉灶,小火热着上面的小铁锅,里面是用干辣椒炒过的嫩笋片,配菜是洋葱和腊肉。铺在锅底的洋葱在加热的过程中不断变的绵软,腊肉独特的香气也在不断渗透入整道菜中,汤汁把嫩笋片和洋葱浸的愈发有滋味,整道菜都是油亮亮的。

老郑州胡同里的羊肉汤

x

姚记老婆羊肉鲜汤

地址:新圃街与航海东路交叉口西南50米

 

人均20元

 

 

 

 

潮妹听说这家店从开店到现在有20多年了,来光顾的基本都是老顾客。当年的老邻居们,现在也都在附近,搬远的时不时还会回来喝碗汤。记得小时候,门口收钱抓肉的是一个老奶奶,现在也都由儿女们接手了。

 

 

大冷的天儿,潮妹选了15元的羊杂,加了一个羊眼,老板娘抓好肉,就可以端着到后边盛汤了。热乎乎的一大口锅滚着奶白色的羊汤,大块的羊肉,羊骨在里边咕嘟咕嘟的冒着。冷冷的天围到这锅边,一肚子馋虫全都勾出来。

 

看了这么多小馆子

 看了这么多小馆子

最后来一个甜品店压轴~

潮妹记得小时候下雪天就缠着大人给买巧克力球

时隔多年终于又找到了当年的记忆

90后甜蜜回忆钱氏西点花园

x

地址:东三街同乐路交叉口西北角

人均:10元

 

 

许多年前,还不知慕斯戚风为何物,寻常吃的最多的还是传统面包房的“中式西点”。沙拉辫子、虎皮蛋糕、椰蓉吐司…这些听起来就很童年的面包糕点,如今很少出现了。阵阵奶油香气唤醒尘封记忆,隔着橱窗看裱花师组装蛋糕,是孩童时代最喜欢做的事,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看着师傅将一盆奶油变换各种颜色,挤出不同的造型,感叹奇妙之余,也会在心中默默地做一个成为甜品师的梦。

 

 

 

 

在店里转了一圈,习惯性拿两个巧克力球,然后站在柜台前暗自发愣,蓝莓蛋糕、蛋黄肉松饼、豆沙面包…都是曾经挚爱,不知该如何取舍,索性不再纠结,统统买回去。

 

 

在这家买了这么多年,看着巧克力球从1块涨到2块5,虎皮蛋糕从2块涨到4块5,虽然价格翻倍,但相比如今动辄单价一二十的面包来说,还是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蛋糕、巧克力、奶油上点缀着复古范儿的彩虹糖针,十几年前的蛋糕甜品上总有它的身影。

 

 

至于这颗备受追捧的巧克力球,在现在看来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但在曾经孩童的眼里却是人间至味。巧克力外衣里包裹的是甜甜的、沙沙的糕体,有些像现在慕斯蛋糕的饼干底,十分扎实,只能一点一点吃掉,让甜蜜慢慢融进心里。

 

 

 

这些传统的老饼房,往往选用最普通的食材,没有顶级的手工工艺,也没有时下潮流的审美,凭着一份对老味的坚守,渐渐让周围居民成了习惯,不能说有多爱,可偏偏戒不掉。多少人也像我一样,频频来这里的原因,除了那颗巧克力球,更多的是对童年的怀恋,想从成年人的世界里抽离出来,躲一躲清净罢了。

 

 

 

 

还有哪些小店能一瞬间勾起你下雪天的记忆呢?

欢迎评论区和潮妹聊一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