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秘汝南小麦大丰收:120多万亩麦田统防统治 收割入仓 “一条龙”》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刘小玉/文 记者 张晓冬 见习记者 王九天/图

  又是一年丰收季。素有豫南“粮油渔米之乡”美誉的汝南县已经进入全面收割期,全县农村风吹麦浪,农机穿梭,一派丰收的乡村田野画卷。这个今年平均亩产增收200斤的小麦生产大县,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6月7日下午,“百年伟业路,出彩河南行”2021主流融媒体看河南采访团走进驻马店汝南县板店乡麦田,实地探访小麦收割现场,并和当地的老乡交流了起来。

  120多万亩小麦统防统治  高度机械化收割完熟期小麦直接入仓

  时值麦收季节,采访团走进板店乡板店村麦田,几台作业机车正在轰隆隆的收割着麦子。60岁的张海(化名)已经把自己的拖拉机停好,等着收割完毕的麦子装车。

  “我们的小麦都是统防统治,县里面用小飞机打药,打药快嘞很,我们都不用管。你看今年这麦穗多长,籽多大,估计亩产得在1200斤以上。”张海指着麦田给记者介绍。很快,张海家的麦子收割完毕,只见他麻利地跳进车厢,联合收割机就开始呼啦啦的往车厢里倒麦子。短短几分钟,机车里小瀑布似滚落的麦子就把车厢给灌满了。“你看这麦子像豆子,漂亮嘞很。我这车厢加高了,这一车得有8000斤左右。这麦子可以直接入仓,完全符合入仓标准。”张海笑着捧起麦子展示给记者,还不忘开玩笑的补充一句,“我说的是像红豆”。

  从小在西安长大的华商网记者董昀彤很少见到这样收麦的场景,她直言对于收麦子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去舅舅家,麦子收完后在家门口铺着。“现在都是农用大型机械,太方便了,全自动作业,从播种到收获全套服务,麦子不落地,直接入仓。”看到这样收获的场景,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60家媒体记者纷纷拿起长枪短炮记录这个场景,显然,炎热的天气已经被采访团抛诸脑后了,只剩下与老乡分享丰收的喜悦。

  汝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静在麦收现场向记者介绍,小麦的成熟标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小麦到了完熟期就是需要收割的时间。如果到了完熟期没有收获,小麦营养会倒流,反倒影响产量。“其实豫南地区,很容易收割时间遇雨,5年的时间基本上会有两年收获期是要遇雨的。但是今年比较天气较好,收割的小麦含水量基本是在11%~12%,是完全可以入仓的,因为入仓的标准是小麦含水量12.5%~13%。”农艺师赵静说。小麦直接入仓的一大好处就是免去晾晒,这对农民来说不仅省去了晾晒的人工,也减少了晾晒过程的损耗。高度机械化的运作,有效保证了小麦的收割时间和效率,再也不存在麦收季节抢收、生收的问题。

  据了解,汝南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达120多万亩,老乡口中的“统防统治”是汝南县2019年以来,县财政每年筹措资金1800多万元连续三年对全县小麦统一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使得小麦单产和品质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引领乡村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2021年,汝南县财政投入资金1800万元,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统防统治面积达125万亩,通过适时实施统防统治,有效地遏制了小麦病虫害重发生的态势,防治效果显著。通过汝南县组织的专家验收,全县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1.5%,预计今年全县小麦平均亩产585.8公斤,每亩平均增产近100公斤,全县增收1200万公斤,直接经济效益近3亿元。

  3万天中麦客“收获”全国  实现经济收入30亿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收麦子的联合收割机就是“天中麦客”大军中的一员。每年,汝南县的“麦客”们会从4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从海南一路收获到黑龙江,实现经济收入30亿元以上。上个世纪90年代,麦收机械少,而麦收又是一件繁重的体力活。到了麦收季节,如果抢收不及时就会有很大的损失。后来,聪慧的天中人发现了这个“商机”,一个接一个的天中麦客涌现出来,不断的发展壮大,逐渐实现了由散到聚、由小到大、从收获省内到收获全国的蓬勃发展,打响了“天中麦客收获全国”的品牌。

  如今,汝南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5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到5.4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4000多台,轮式小麦联合收割机4864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12800多台,占全市保有量的70%以上。每年参加跨省作业机车12000台以上,机手达3万多人。机械化、产业化的“天中麦客”不仅保障了汝南、驻马店小麦收获的同时,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麦客从前是靠一把镰刀,出力出汗挣钱养家糊口。而今天的麦客,是靠思路、靠现代化农业机械。不仅解决了养家糊口的问题,还走出了一条致富路,这是智和质的转变。”中国商报记者刘建这样评价传统麦客华丽变身现代新型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