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履职故事,一起走近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

广告

  新乡市新乡县朗公庙镇崔庄村村民 刘继光:听说你要去北京开两会,能不能把我的意见带到北京去啊?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  茹振钢:可以可以。

  新乡市新乡县朗公庙镇崔庄村村民 刘继光:能不能把打药机,施肥机,播种机,收割机,都综合到一起?

  在新乡1200亩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一边传授田间管理经验,一边了解农民需求。过去一年,他下农村、进课堂,与1500多位受众互动交流。在茹振钢看来,科技和人才是农业发展的两个关键“种子”。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  茹振钢:中央一号文件非常重视科技在农村的作用,科技人员要深入到乡村,大胆地开展科普引领工作。把试验田,把展示基地,就放在老百姓的家门口,用实际行动带动老百姓产生很高的效益。

  今年,茹振钢关注的重点是农业领域如何与AI技术结合,将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的一体化生产。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  茹振钢:把农业机械的功能集成了,再加上AI技术采取的措施更精准了,这也是农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种业安全一直是茹振钢关注的重点。他告诉记者,要搞清楚小麦品种的基因功能,从而实现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品种保护。他今年要把这些建议带到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  茹振钢:把我们国家特有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它的优良基因给它搞清楚,能保证我们种业安全,又从最高水平上头能够保护我们自己的品种,不受国外的围堵。

  [代表笔记]我是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实实在在踩着大地。我喜欢到乡间地头和群众一起交谈,感知他们需求的变化。我的目标是让更多人吃上安全放心的河南粮,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责任编辑: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