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原标题:《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调水380亿立方米 成沿线“供水生命线”》

  □大象新闻·河南新闻广播记者 朱圣宇、杨扬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近六年半。通水以来累计调水入渠量超过38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7900万人,已经成为沿线城市的“供水生命线”。

  在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周边,秀美的田园风光宛如山水画卷。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村民高敬申,就住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附近。由于担心传统农业带来面源污染,他将土地流转给当地的一家种植企业,自己还成了这家企业的工人。

  高敬申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是600块钱,每月打工就是个1000多块钱,采摘金银花的时候一天百十块钱,整体收入比过去能翻个几倍。”

  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当地很多村民做出了和老高一样的选择。如今,金银花蓬勃生长,软籽石榴零星开花,猕猴桃、薄壳核桃漫山遍野,生态农业让库区周边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也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新途径。

  为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南阳在渠首和周边高标准造林6000多亩,在总干渠沿线建成两侧各100米的生态林带,探索生态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水源区四县市和55个乡级的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全部进行了运营。我们市县都建立了应急管理队伍,应急监测中心和水质监测站全部投入运营,使保水质、护运行措施落到实处。”南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任靳铁栓说。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南水北调处一位负责人透露,河南省完善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划定一级保护区面积106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864平方公里。有效规避了总干渠水体水质污染风险,保障沿线群众长期饮用洁净甘甜的丹江水。“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截至2021年5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渠量突破380亿立方米。受水区24座大中城市、127个县区用上“南水北调水”,直接受益人口超过7900万人,其中北京市1300万人,天津市1200万人,河北省3000万人,河南省2400万人。“南水北调水”已成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为这些城市供水的“生命线”。

  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了解到,当前,“南水”占北京日供水总量的75%;河南受水区南阳、平顶山、周口、漯河、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等11个省辖市、34个市县的83座水厂供水,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河北邯郸、石家庄、沧州等10个省辖市(县、区)已全部切换为引江水,城乡受益人口3500多万人。

  据悉,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中线干线输水过程中80%以上水量为Ⅰ类水。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国栋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沿线各地用上了地表水,提高了供水保障率。“我们沿线11个市,过去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大量取用地下水。通水后,改善了沿线河湖的生态状况,为受水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此外,工程还助力华北地区河湖、湿地的面积显著扩大,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沿线生态补水超过53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