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减”后研学旅行迎来“风口”?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公布 中小学非毕业班每学年安排1~2次研学旅行》

研学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研学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

  刚过去的“十一”小长假,国内一些中小学开始了“研学旅行”。据悉,“双减”政策落地,中小学研学持续升温,随着各地细化实施政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规范后的中小学研学旅行或迎行业新“风口”。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和文旅厅公示了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32个基地入选,此前河南曾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那么,目前河南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进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政府部门协同主导的研学旅行有哪些不同?如何更好实现与课程对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王姝/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结合课标细化课程,让体验式学习更有针对性

  “妈妈带我去了郑州科技馆,我知道了暴雨中的漩涡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应对,还当了一次升旗手,明白了滑轮的原理……”说起刚过去的“十一”假期,郑州市中原区的小学生壮壮打开了话匣子。

  壮壮的母亲肖女士告诉记者,往年小长假一般会带孩子来次远途旅行,今年践行“非必要不离郑”,规划了本地行程,预约郑州科技馆的活动。“孩子在科技馆参加的活动特别丰富,我觉得这是课堂的一种延伸,要是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就好了。”肖女士说。

  一直以来,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是中小学生课堂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在河南此次公布的32所首批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名单中,郑州科学技术馆名列其中。“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我们开设了馆校结合的课程,让他们在体验中收获知识。”郑州科技馆副馆长白文红告诉记者,馆校结合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中小学生,结合课标将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和细化。

  与一般的科普活动不同,馆校结合的核心是“订单式”的课程。郑州科技馆与合作的教育部门签订协议,排出课表,安排学生在上课期间来馆学习。针对试点学校,该馆也增加了选课形式,让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自己选择课程,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课程学习。

  据了解,馆校结合开展至今,该馆已有3万余人次的学生接受了约2000课时科学课程。对于河南刚公布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白文红表示,目前尚未开设中小学生研学专门课程,接下来会根据教育部门的细则,充分挖掘该馆的科普展教资源,结合馆校优势,开创出符合要求、深度融合、提升素能的研学课程体系,为郑州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提供强力科教支撑。

  走马观花、效果不稳定,教师呼吁政府牵头规范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描绘了两千多年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融合的场景,如今研学游也为这种精神愉悦提供了契机。

  郑州市一位中学班主任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有研学活动,主要分为省内和省外两种。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出去玩都很乐意。但是从我们老师的角度来看,还是希望能让他们有所收获,寓教于乐吧。”这位班主任告诉记者,省内研学是在周末的时间,一天内完成,前往安阳、洛阳等较远地方,存在着行程较赶、走马观花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在该校的校外研学中,由班主任随行、副校长或分校校长带队,旅行机构配备研学手册、导游和司机。在研学前,学校也会组织各学科教师开会,共同设计一些题目,比如语文、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融合,向旅行机构提出研学诉求。

  不过,学生的研学效果并不稳定。这位班主任告诉记者,远途的研学旅行大部分效果不错,但是在个别路线中,也存在着不够专业的情况,浪费了师生的时间;而对于研学效果的评定,目前还缺乏明确标准。

  “2020年开始因为疫情,我们也中断了郑州以外的研学。看到省教育厅下发了研学方案,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相信这方面会有更大发展空间。”她说。

  从业者水平分化较大

  导师与课程质量成关键

  随着全国中小学研学热度不减,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行业内研学老师水平如何?记者在招聘网站搜索研学老师、研学导师,显示该职位招聘学历多为大专,对其他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方面要求也较简单。

  “研学最初多是旅行社和教育培训机构延伸出来的一项业务,从业人员水平分化比较大。有一部分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强的专家,但是很多人也是一知半解,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了。”北京某研学机构的工作者告诉记者。

  郑州市某小学班主任表示,一些研学机构甚至将导师的任务,外包给景区或者个人,自己带队就遇到过跟着一位大一学生在北京各种“迷路”的情况。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开始细化实施意见,推出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行业也开始探索建立研学导师的标准。2019年,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规定了研学旅行指导师的术语和定义、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

  该标准的起草者之一、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邓德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研学旅行是以教育为目标以旅行为载体,是学校集体组织在国内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活动,没有针对性的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就不是研学旅行。

  郑州好想你教育基地是河南首批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之一,该基地主任张琪认为,要让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中产生对价值的体验、体悟,直至体认,就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围绕教育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开展富有成效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活动带领、分享引导和价值澄清等教研工作。

  这个教师队伍,不仅仅是研学导师。“在研学旅行中,要形成学校教师、研学导师、讲解员、文化传承人、同学同伴等的多元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有机的教学整体,运用体验教育方法论实施富有成效的生活教育。”张琪说。在她看来,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学校内的学科教学课程,是活动式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切身体验和融通多元经验的体验教育。

  河南10部门统筹推进

  中小学非毕业班每学年安排1~2次研学旅行

  相较于竞争激烈的省外研学市场,河南省内中小学研学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作为中华民族的孕育地、炎黄子孙的根源地,河南历史厚重、山川壮美、人杰辈出、物产丰富、文化灿烂,这些都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2019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地将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学校在正常上课时间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含中等职业学校),每学年安排一至两次研学旅行。

  记者注意到,在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名单中,由省教育厅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银保监、共青团和铁路等相关部门参与,这也表明河南在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方面的决心。

  在具体实施方面,《方案》明确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对于研学线路提出了“老家河南”、“红色河南”、“厚重河南”、“生态河南”、“出彩河南”等主题建议。

  此外,《方案》还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组织管理、经费筹措机制、安全责任、科学评价机制和内涵发展机制及信息化管理方面作出规定。

  中小学研学,经费谁来出?既不同于依托旅行机构的完全市场化,也不同于一些学校财政全包,河南明确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方案》还明确,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参加研学活动的费用予以免除,这些都为研学的广泛性和长期性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