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庙门社区移民点文化产业 西峡庙门社区移民点文化产业
宛城区食品加工产业 宛城区食品加工产业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房松玉 杜明)“一渠清水送京畿”,渠首在南阳。南阳作为全国的移民大市,有30多万的移民,特别是2009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本市又增加16.5万新移民。这些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的沿线移民村乡亲们,迁移三年多来,他们的生活现状、新村建设又如何呢?

  为此,5月上旬,本网记者随南阳市移民局领导,辗转在南阳市淅川、宛城、卧龙、西峡、内乡、高新区、镇平等县区的13个移民新村一线,探访各移民点“2015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情况和民生民情。近三天的实地探访,记者发现,各移民新村不仅整洁美丽、产业兴隆、信访稳定,还是南阳辖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产业发展情况各具特色

  在移民局领导督查过程中,各移民村产业发展情况各有迥异,大部分立足本村实际,在当地政府和移民系统的协助和指导下,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基地。

  宛城区红泥湾镇姚家湾村的陈支书介绍说:“村里准备建价值100万的保鲜库,供本地葡萄、乡巴佬食品企业等各产业成品保鲜,另外村里正在组织大棚蔬菜的种植,村北3个大棚,村南18个,种植的蔬菜现在已经流向市场。”而西峡县的五里桥乡慈梅寺村也有类似做法,村里在该村附近的工业区旁建了大型冷库,以备工厂储物用。同时,庙门社区倚托当地奇石名玩、旅游来客,着力发展旅游产业。高新区百里西街道黄岗社区余庄村则立足地理位置优势,建仓储、养老救助中心等。

  此次探访中,淅川九重镇的贾镇长给本网记者印象深刻,缘起九重是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移民人数众多,上月中央张高丽同志还到此镇慰问库区群众,九重辖区移民新村的担子大部分落在贾镇长肩头,这段时间里,贾镇长瘦了12公斤。不过,除了声名在外的桦栎扒村,九重邹庄的养羊合作社倒也风生水起,五六家村民在当地政府和村委的支持下,投入280多万元,建起大型养羊基地。

  宛城区的金华乡大石桥村,则以1个大型自动化养鸡为重点,同时建有蚯蚓、生猪、兔、羊等养殖基地,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和就业机会。

  卧龙区的泉东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养殖基地已经建成,两座大型鸡舍、基础设施已完备,后续工作也已展开,规划养殖蛋鸡12万只,预计年收益200万元,能够给移民提供就业岗位36个,人均月收入可达2500元左右。蒲山镇刘家埂村则在镇政府引导下,部分群众利用该村附近养殖氛围浓厚的有利条件,建设一个占地37亩、总投资490万元的养殖基地,以养殖蛋鸡为主。2013年年初,该村群众李新跃带领部分群众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投资300万元,主要用于花卉、苗木种植。

  镇平高丘镇门岗村的现状倒和其他移民点略有差异,有企业想来该新村投资建厂,可村里没地可用。村民只好利用大棚来养蚕,,用有限的大棚来种草莓,用山上的槐花、桂花、栾树来增加林业经济。相比之下,淅川老城镇穆山村则以248个大棚种植葡萄、西瓜、香菇站稳脚跟、自给自足。上集镇的张营村、马蹬镇的苏庄村也是形态各异,借“靠水吃水”来营生。

  卧龙区蒲山镇和顺园村,更是立足实际,经镇政府推荐,在2011年年底和杨陵皓鑫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三十年合同,租用该村在梅溪河以西的540亩土地,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分期实施)兴建卧龙区蒲山镇和顺园移民新村的“金果生态农业产业园”,全部种植优质的果树,形成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采摘、奶牛养殖为一体的产业化基地。形成产业的还有,内乡赤眉镇朱陈村,该村大力扶植林果产业、种茶业,近500亩的油桃和漫山遍野的茶树,是该村的名片,茶产业还建立有琴溪湖茶业公司,更是助推了茶业销路。

  卧龙区杨营村在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论证,引导和南阳市三色鸽集团合作,建设一个占地800亩、总投资6000万元的“三色鸽集团农牧示范园”奶牛养殖基地,主要以牧草种植、奶牛养殖、景观树木种植、特色农家乐为主,村里成立的丹源牧草专业合作社与“三色鸽乳业”养殖基地强强联手,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群众以土地入股,项目可以带动移民就业350人,通过参与项目生产经营,更好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解决广大移民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把给移民的“输血问题”转变为“自己造血”的问题,入栏奶牛已达千头。预计每年能销售鲜奶3700吨,价值1800万元,纯利润1400万元,年综合收益可达2000万元,将强力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村里还引进总投资一亿元的寅基五金厂项目,群众以土地入股,是一个颇具效益的集体受益项目。

  村容村貌改造日趋完善

  “村部绿化和接二层已经就绪,整体绿化方案已出,预算也批下来了。评选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已经举办过几次,我们会马上张榜公示表扬。我们村在本年度是可以达到总部标准的。”宛城区姚家湾村陈支书说。

  类似陈支书的说法,各村大同小异,都已经在基本的设施上进一步加强完善,

  据宛城区移民局朱局长介绍,移民村开展的清洁家园行动在各村颇见成效。村物业管理组织都在正常运行,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都进一步得到加强。

  “我县各移民村进出村主要道路已整修、硬化,入村口醒目处都设有彰显本村的特色村标村牌。便民服务中心和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老年服务场所、警务室、文化活动场所、连锁超市、小学等公共服务场所几乎都有,群众可以很方便的满足日常生活条件。”记者在淅川县移民新村探访后,该县移民局副局长梁占佩说道,记者也从实际中验证了他的这些话。

  在探访过程中,大多数移民村开展了园林绿化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内部及周边道路、沟渠绿化和庭院绿化建设,实施岔道和空地整治美化,见缝插绿,见土种草,“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和“黄土不见天、到处一片绿”的100%绿化率已经成为部分移民美丽乡村的实际情况。 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各村在政府和移民系统的启发和支持下,也着实下了很大功夫,有的建移民村文化广场、在显著位置安装滚动字幕宣传牌、大型LED显示屏,有的张贴悬挂文明宣传标语、文化墙,有的建有具特色的村荣誉室或展览室,有的建现代化监控系统,有的评选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等,各村重点学习移民系统提出的“三会两组织”,引导移民群众爱国家、爱家乡、爱邻里,追求幸福、文明、美好新生活。

  新旧移民村对比有看点

  在涉及的7县13村探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新旧移民村差异明显,无论是产业结构、村容村貌、信访维稳,还是百姓的精神文明情况,都有很大的差距和契合点。

  据南阳市移民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共有南水北调移民村61个,老库区移民村有上百个,老库区移民村和全国的大部分乡村类似,整体情况大同小异。整治和建设好老移民村,就是给全国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和旗帜,也给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宝贵的实际经验。

  市移民局马副局长则表示,新移民村搬过来基础条件好一些,老村有设施。这些新旧移民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和全国新农村建设及相关国家政策相符合,我们移民系统的移民村当让要走在前面,做好统领引导作用。通过不断的打造、督查、观摩、进一步提升、评定、命名,来激励移民村朝着美丽乡村迈进。去年,我市美丽乡村有12个,今年争取打造出29个,力争用3~5年时间,把全市30多万移民所在的移民村建设成美丽乡村。

  最后,马副局补充道:“只刷刷墙、搞搞绿化,是不能成为美丽乡村的,要切合实际搞好村容村貌、信访维稳、精神文明建设,更要着重产业发展。村里想盘活,必须有产业,村里有收入,才能让百姓心里服、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