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说让学生一定要听标准的发音,作为一个中国人每天都在听广播,都在看电视。为什么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口音,为什么每个人还不能够说标准的普通话呢?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的训练还不够,对听力的训练还不够。
第二,刚才提到母语学习环境的问题,似乎在母语的环境里面,就能够掌握熟练的外语,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这也是仅仅适合于八岁以下孩子的学习方法,对于成年人也不好用了。小孩子学习语言是通过模仿的方式来学习,甚至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理解说话的意思,比如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孩子看到家长送走一个客人时,家长说“你慢走,再来!”每次一道这种环境下,这个孩子就会说:“您慢走,再来”。孩子并不理解这个话的意思,但是我们大人就会很惊奇“哎呀,我的孩子太聪明了,孩子跟小大人似的”我们谁也没有教他这个话,他就会了。咱们经常在身边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其实这是小孩子学习语言的模式问题。
小孩子学习外语的方式是这样的:首先是猜测,大人说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什么场景下说了这句话。大人抱着孩子说“妈妈在喂你饭吃,你要好好吃饭”,那么小孩子他就明白了,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要吃饭,这个动作叫做吃饭,这个动作叫做洗脸。他是猜测的,然后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后再说,吃饭,小孩子就跑了“我不吃饭”为什么他理解了?因为他形成了条件反射,然后形成了一个语言区,以后一旦见到这样的场景,需要表达这种思想,他这种话就脱口而出了。我们经常在看到电影里边,一个人脑袋受到振荡,他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忘了。但是没忘的是他的语言,为什么没忘掉他的语言呢,因为他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建立的是一个语言区,这个是不会忘的,很遗憾的是我们成年人没这个本事了。我们经常在国外看到老华侨,在国外生活一辈子,但是他讲话仍然是苏州、温州话,当地的语言他仍然没有学会。为什么学不会?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志们,可能不是地地道道从小生活在北京,那么今天在座的这些人,也都会或多或少地保留自己的故乡的口音。你们都在北京生活这么长时时间了,为什么没有在母语的环境下学会标准的北京话?就是因为成年人的学习方法不是这样的。
成年人学习方法是通过记忆,然后在头脑里面形成一个记忆区。我这个话是这么说,北京话是有儿话音的,所以我说话的时候要有儿话音,要形成一个记忆,最后再把这个记忆变成一个知识。当然在母语环境下,对学习外语有好处,这是很显然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你已经头脑里边掌握的知识,已经变成知识了,但你可能不知道怎么用。一旦在母语的环境下,接触到这种环境了,你会发现原来这句话是这么用。我在学校有这么一个同事,他是英语的专业八级,大学英语的八级应该是水平比较高了。在外地专业八级的毕业生有可能在大学里面当老师了,应该说这个基础没有问题。他有一次想跟我们学校的外教说“电话线”这是非常的简单的,他说成了“Telephone line”,似乎是对了,其实错了。因为他没有这个语言的环境,不知道这句话应该怎么说,实际上这个“电话线”应该是“Cable”,外国人就是这么说的,语言就是这么用的。他以前只知道“Cable”是电缆,不知道用在电话线的时候应该这么说。但是他现在知道了,一辈子都不会忘了。前提是什么?是他已经知道了这个词,以前他不知道也不会这么说。想一想,把你放在母语的环境里面。咱们想一个例子,我把你放在全是阿拉伯的人的办公室里,让你待一个月,一个月之后仍然一句阿拉伯语也不会,因为阿拉伯人说的每一句的意思没有一个字是懂得。而成年人学外语,首先,不是一种模仿然后形成条件反射,不是一种模式。
这样的话,也能解释另外一个问题,在国外很多小留学生,一旦听不懂,就会扎堆在一起。这些小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然后靠着互相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最后在国外待几年下来,仍然不会外语,就是我们所说的“留学垃圾”。实际上应该在国内就已经具备相当好的一个基础,然后让这个基础形成一个在国外学习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