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面试考试热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年07月29日15:50      新浪河南             _COUNT_人评论

  热点回放

  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出“总动员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两会期间,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在参加多个代表团审议时再次纵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动员”。

  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委员时强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他希望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更好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建功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努力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路和决策部署,着眼于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理论分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十七大报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寻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和路径,在不断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

  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即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从过去那种单纯追求速度、盲目扩大数量的增长方式转变到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上来;

  二是投资拉动型增长向居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变,即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由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转变;

  三是资源消耗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即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资源和破坏环境转到经济发展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前提;

  四是外需拉动型发展向内需主导型发展转变,即处理好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从过去的“让利性”开放转向“互利性”开放、从过于重视“引进来”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五是技术引进型发展向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即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从过去那种过度依赖技术引进转到注重消化吸收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模式上来;

  六是倾斜型发展战略向均衡型发展战略转变,即处理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改变由于“政策倾斜”形成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状况;

  七是效率优先的分配模式向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模式转变,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改变收入分配失衡状况,让人民平等地享受发展成果。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准确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发展理念上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对一个国家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过长期探索,现在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显然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全面涵盖的,也就是说,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长期发展中处理和解决“快”与“好”关系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许多旧矛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和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在社会、环境、资源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目前,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在谷类、肉类、煤矿、钢铁与石油等五大基本物资消费上,我国仅石油一项落后,其余皆超越美国。除资源限制之外,我国还面临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仍然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不仅会给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也将使环境面临更大的挑战。更值得注意的是,单纯强调经济增长而忽略增长成果的社会分配,将会导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城乡差距、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就业难,贫富差距日趋严重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发展中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因素造成的,也是由于我们主观上较多地强调了“快”而忽视了“好”所造成的。事实证明,如果不转变观念,不从根本上处理和解决好“快”与“好”的关系,既不利于我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更会给我国经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人均收入还不高,2000年只有856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们才刚刚摘掉“低收入国家”的帽子,进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所谓不全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即使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全面达到。2000年农村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2007年年末减为1479万人。一些已经脱贫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很脆弱,容易返贫。城镇有将近2000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还有更多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另一层是指人们所享受的小康生活不全面。现在总的情况是,人们的衣食问题解决了,但住、行还不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差距更大,人民对治安状况、对民主进程等问题还不满意。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总体上说,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比重小;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显然,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社会与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是有较大差距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并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这个规划,十六大把六个“更加”的总体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从而给人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这必将在实践中起到动员人民、鼓舞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继承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美加留学考试申请学校最容易犯的12个典型错误 2010-07-28 09:44:31
          2010年河南省政法干警人际关系类试题解析 2010-07-29 15:18:05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开揽生源 4强专业进行录取 2010-07-21 09:21:21
          政法大学毕业生流落街头 同学称其精神很正常 2010-07-19 09:08:43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开揽生源 4强专业进行录取 2010-07-21 09:21:21
          政法大学毕业生流落街头 同学称其精神很正常 2010-07-19 09:08:43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考试 热点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