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根据十七大关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当前我们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进城镇化。二是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如金融、商贸、信息、会展、社区服务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是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四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实施教育优先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加快高技术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从而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2. 坚持扩大内需,逐步提高消费率
消费、投资与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对一个大国来说尤其如此。但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却出现了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的情况。由于消费率低,居民生活没有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结果拉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而扩大出口带来的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银行手里有着大量资金需要贷出,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导致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一是因为收入增加速度明显低于GDP增长速度,二是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提高消费率,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除了在分配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外,还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特别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一是重视“三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当前,要着重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二是扩大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是理顺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四是努力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积极控制固定资本投资,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刺激消费发展。尤其要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3. 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在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创新型国家。要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4. 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已经超40%。而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环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节能减排不仅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的全局。
真题预测
如何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物质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GDP以年均9.8%的速度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但高速增长的背后,经济结构失衡、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也逐步累积。我国“九五”计划中就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效果一直不大明显。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三个重要判断,其中之一就是“必须把保持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并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的重要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这一重要论断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地方政府如何响应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指导本地企业发展
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开发对经济集约化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区别、有重点地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2.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立足于现有基础,注重盘活用好存量资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把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与优化现有资源配置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集约化发展经济的新路子。鼓励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中西部企业重组改造投资参股,促进各种资源在竞争中合理流动。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信息对物质、能源的节约和增值作用,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
4.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用制度和价格机制来约束企业的资源使用。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地方政府提出了哪些要求
1.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状态,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深化财政改革和价格改革,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人才的引进,吸引人才是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一环。地方政府应当转变思维,从投资拉动逐渐走向人才拉动,从招商引资走向招商“引智”。在“引智”的过程中,政府要从实际出发,以每个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为基础,并和新兴产业培育紧密结合。
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尽快扭转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往的经验教训证明,要把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必须着力提高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地方政府执行力强弱,是影响乃至决定一地经济方式转变过程和效果的关键因素。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不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推进地方政府执行力建设,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