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四:将研究生、出国留学生算就业
陕西某大学的阮同学对学校将保研、考研、出国的人数算作就业人数的做法很不认同。她认为,这些人虽然毕业了,但要继续深造,并没有获得劳动收入。应将这部分人单独列出来。
江苏某高校一学生也对此表示质疑。他说,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许多人就是冲着学院的就业宣传来的,现在,三年一晃而过,终于发现,所谓的高就业率往往是考研率与掺了水分的就业率统计之和。我们这群不知路在何方的大三学生,真的很无奈。也许明年,我们会成为就业率分子的一部分,希望我们不是弄虚作假的分子。
四川一所民办职业学院的行政人员透露,就业率造假的现象不仅在民办高校中较为普遍,公办高校也同时存在,只不过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更加严重一些。他认为,公办学校拉高就业率是为了获得政府的支持,而民办学校的招生规模关系到学校的生存,没有“好”的就业率就招不到学生。而且,如果就业率不高,自身的办学规模也会受到限制,招生名额会减少,办学经费也随之减少,如此恶性循环,学校必会陷入困境。这位行政人员说,他所在学校公布的就业率为96%,但真实的数字究竟是多少,他不肯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