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的学生有参加培训班经历,大多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这学期,家住临海巾山路的卢茹可以松一口气了。升入初中,因为学校课程安排比较满,周末两天,她再也不用赶培训班,可以自由调配时间了。
这样的周末生活,卢茹盼了好几年。
卢茹的父母是工薪阶层,两人年收入加一起六七万元。为了让女儿全面发展,读小学后,他们给卢茹报了象棋、拉丁舞、作文等培训班。到了三年级,听别人说学奥数有助于小升初考试,他们又说服卢茹去学奥数。这一学,就一直学到六年级暑假。
所以,三年级之后,卢茹的每个周末是这样安排的:周五晚上作文课;周六上午写作业,下午拉丁舞课;周日上午象棋课,下午奥数课。几乎雷打不动。
这样的生活过了4年,还是小学生的卢茹难免有抵触情绪。特别是五年级之后,学习忙了起来,她曾数次跟父母提议,取消拉丁舞和象棋课。父母没同意,劝她:“学了这么多年,现在中断就可惜了。你想想,跳舞后你的形体多好,又有一技之长。象棋能锻炼你的耐心,开发智力,对学习有帮助,又不枯燥,再学几年吧。”
像卢茹这样上培训班,已经不是新鲜事儿。近日,本报对我市100名中小学生开展调查,结果发现,83%的学生有参加培训班的经历,且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而且大多数参加过1—3种培训班,最多的参加过7种。
在这部分学生中,41%的学生常年参加培训班,35%的学生只在寒暑假参加培训班,剩下24%的学生只在平时参加培训班。
在我市某少年宫工作的陈师傅告诉记者,他在单位见过的参加培训班的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三周岁。“我还看到过,有些孩子中途不想学了,父母坚持要他们学下去,孩子只能一边哭哭闹闹,一边继续。”
今年5月底,细心的陈师傅还发现,不少孩子在少年宫内“赶场子”。“少年宫特地给学生、家长制作了进出牌。在报上来的名单中,有些学生的名字出现在几张名单上。至于这些孩子有没有在其他地方学习,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