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零月薪”造成毕业生的求职心理障碍,那么“文理不均衡就业”则是2010年底出现的最大问题。前程无忧《2010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 告》指出,本科生就业率最高的热门专业集中为理工类专业,就连硕士毕业生也存在理工类专业的就业率高于文科类专业的现象。文科生就业难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大量文科毕业生在就业时淡化专业概念,大范围撒网,以求得一份工作的消极心态。而这种“学不能用”的现象,则会让更多学生从心底呐喊“这大学上有何用?”
近日,前程无忧论坛针对“大学无用论”的话题,对应届生和已工作的在职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应届生中有76%受访者认为“大学白上了,什么也没学到”,而在 职者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上大学确实没有用”。学历贬值的现象,不仅需要大学生进行转变观念的反思,同样也拷问了现如今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
●2010大学生就业的四个新现象
相对往年,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既存在如上所述的老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首先,国企成新宠,外企追捧程度下降。根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在2010年对应届生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有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事业单位工作, 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而外企薪资却变化不大,甚至有个别外企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薪资;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公务员和垄断性国企的福利待遇却在不断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稳定性,这些诱惑当然会促使大学生改变择业方向。
其次是退出一线城市,部分学子回乡发展。和多年来“奔向北上广”趋势不同,2010年很多大学生主动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选择“逃离北上广”也是比较务实、比较理性的选择。
三 是盛行“拼爹游戏”,靠父母找份好工作。有“关系”可走,有“后门”可进,现如今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资本。据调查,按照就业影响因素从重到轻的排列顺 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和“学历层次高”,而“亲戚的帮助”只排在第9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仅凭关系也是不可靠的。
四是就业歧视问题仍存在,大学生求职莫名被拒。“宁要本科男,不要研究女”、“就算学历高,女也不敌男”,如今找工作已经成了不少女生的心病。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这项涉及中国11所“211工程”名校的2000多名大学生被调查者中54.05%的大学生表示在应聘中受到过歧视,包括性别、户籍、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婚育等歧视。